泡书网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第683章 两全之策破僵局,太子的调解智慧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83章 两全之策破僵局,太子的调解智慧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景和八年九月,苏州城的暑气终于消散,早晚已有了丝丝凉意。府衙议事厅内,气氛却与这秋日的清爽截然不同,依旧弥漫着几分凝重——丝绸作坊的薪资纠纷谈判已进入第五日,虽经前日的冷静休整,双方在核心诉求上仍有分歧,工人代表坚持最低六十文日薪,作坊主们则咬死五十五文的底线,谁也不肯再退让半步。

  萧承泽坐在主位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在双方代表脸上逡巡。这几日,他一边主持谈判,一边让人搜集了苏州丝绸业近三年的产销数据、原材料价格波动记录,甚至亲自去几家作坊核算过成本与利润。他深知,工人要养家糊口,六十文的诉求合情合理;而作坊主们面临蚕丝、染料价格暴涨的压力,也并非虚言。想要打破僵局,不能只在“固定日薪”上拉锯,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找到一个能让双方利益绑定、实现共赢的方案。

  “各位,”萧承泽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议事厅的沉寂,“这几日,我一直在思考,薪资纠纷的根源,并非谁贪心、谁吝啬,而是现有‘固定日薪’的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原材料涨价、布料提价,这些波动带来的影响,要么全由工人承担,要么全由作坊主承担,自然容易产生矛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见大家都在认真倾听,便继续说道:“所以,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方案——‘按产量定薪资 设立工坊协会调解矛盾’。这个方案,既保障工人的权益,也给作坊主留足缓冲空间,咱们一起看看是否可行。”

  话音刚落,工人们的代表和作坊主们的代表都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身子,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萧承泽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章程,逐条解释道:“先说‘按产量定薪资’。首先,我们会根据布匹的质量与织造难度,划分三个等级:上等、中等、下等。”

  “上等布要求纹路清晰、色泽均匀、无瑕疵,工钱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成;中等布符合常规标准,工钱维持现有水平;下等布若有明显瑕疵,需酌情扣减工钱,但最低不低于原有日薪的八成,保障大家的基本收入。”

  “其次,设立‘超产奖励’。我们会根据不同作坊的规模和工人的熟练程度,制定每月的基础产量定额。工人若当月产量超过定额,超出部分每匹布额外给予五文钱的奖金;若是超产的布料达到上等标准,奖金翻倍,每匹给予十文钱。这样一来,手艺好、肯吃苦的工人,收入不仅能达到甚至超过之前要求的六十文,还能有更多盈余。”

  这番话刚说完,工人们的代表脸上便露出了动容之色。老工匠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公子,您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手艺好、织得多,就能拿到更高的工钱?”

  “正是。”萧承泽点头笑道,“凭手艺赚钱,多劳多得,这才是最公平的。你们辛苦织出优质的布料,就该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作坊主们也能凭借优质布料卖出更好的价钱,双方都能受益。”

  一旁的作坊主们也开始低声议论起来。李掌柜皱着眉头,有些犹豫地说道:“公子,这个方案听起来是不错,但划分布料等级的标准如何界定?超产奖励会不会增加我们的成本?”

  “这正是我要说到的第二点——设立工坊协会。”萧承泽接过话头,语气坚定,“工坊协会由三方组成:官府派两名公正廉明的官员担任监督;作坊主们推选三名代表,负责反映作坊的经营情况;工人们也推选三名代表,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协会的职责有三:第一,共同制定并细化布料等级的评定标准,确保公平公正,评定时需有双方代表在场见证;第二,监督薪资发放,每月核查作坊的产量、等级评定与工钱结算,避免出现克扣、拖欠工钱的情况;第三,定期协商薪资标准,每半年根据原材料价格、布料市场行情,共同商议调整基础工钱与奖励标准,让薪资能随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从根本上避免类似的纠纷再次发生。”

  他看向李掌柜,笑着补充道:“至于超产奖励的成本,李掌柜不妨算一笔账。工人织出的优质布、超产布,能让作坊卖出更高的价格,利润自然也会增加。拿出一部分新增利润作为奖励,既能激励工人,又能提高作坊的产量和质量,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李掌柜仔细思索了片刻,脸上的犹豫渐渐消散。他不得不承认,萧承泽的这个方案,确实解决了他最担心的问题——既不用一次性承担高额的固定日薪,又能通过激励工人提高产量和质量,弥补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工人们的代表也凑在一起,低声商议着。一位年轻的工人代表说道:“按产量定薪资,多劳多得,还能拿超产奖励,这样我们手艺好的人就能多赚钱,比固定日薪更有奔头!”

  “工坊协会有我们的代表,还能监督薪资发放,以后再也不怕作坊主克扣工钱了!”另一位工人代表附和道。

  老工匠站起身,对着萧承泽和苏明轩拱手道:“公子,苏大人,我们工人代表一致认可这个方案!这个方案既保障了我们的权益,也给了作坊主缓冲的空间,真是两全其美!”

  作坊主们的代表也纷纷点头。李掌柜上前一步,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公子,我们也同意这个方案!有了协会调解,以后再也不用为薪资问题争吵了,我们也能安心经营,把更多精力放在改进工艺、拓展销路上面。”

  看到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议事厅内的凝重气氛瞬间烟消云散。萧承泽站起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劳资双方本是一体,唇亡则齿寒。工人有稳定的收入,才能安心做工,作坊才能发展壮大;作坊发展了,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待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希望大家以后互帮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苏州的丝绸业做得更大、更好,一起致富。”

  说着,他看向老工匠和李掌柜,笑着提议:“两位,不如握手言和,从此摒弃前嫌,携手合作?”

  老工匠和李掌柜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两人走上前,紧紧地握了握手。“李掌柜,以前多有得罪,还请见谅。”老工匠说道。

  “老丈客气了,以前是我考虑不周,没有顾及到工人们的难处。”李掌柜也诚恳地说道,“以后我们一定按照协会的规定,公平公正地结算工钱,绝不亏待大家。”

  议事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衙役们也纷纷露出了笑容。苏明轩站起身,走到萧承泽身边,眼中满是赞许与欣慰,由衷地赞道:“太子殿下这个方案,兼顾了双方利益,既解决了眼前的纠纷,又建立了长久的机制,真是有勇有谋,考虑周全。将来你登基为帝,定能让大靖的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一位万民敬仰的好君主!”

  萧承泽谦逊地拱手道:“舅舅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治理地方,本就该以民为本,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共赢之道。这个方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离不开双方的理解与包容,也离不开舅舅的支持与帮助。”

  消息很快传遍了苏州的丝绸作坊区。工人们得知谈判成功,一个个喜笑颜开,纷纷表示要尽快复工,凭借自己的手艺多赚钱。作坊主们也松了一口气,开始积极筹备复工事宜,与工人代表一起商议布料等级评定标准。

  几日后,苏州工坊协会正式成立。在成立仪式上,萧承泽亲自为协会授予牌匾,并叮嘱协会成员:“协会成立不易,责任重大。希望你们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履行职责,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让苏州的丝绸业能够健康发展,让工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协会成员们纷纷表示,定不辜负太子殿下的期望,齐心协力,共同维护苏州丝绸业的稳定与繁荣。

  复工后的丝绸作坊区,再次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织布机声,只是这一次,声音中没有了之前的疲惫与抱怨,多了几分干劲与希望。工人们一个个精神饱满,专注地织着布,心中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多织优质布,多拿超产奖励。作坊主们也更加注重经营管理,积极拓展销路,整个丝绸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萧承泽站在锦华坊的车间里,看着工人们忙碌而充实的身影,心中满是成就感。他知道,这场薪资纠纷的圆满解决,不仅解决了数百名工人的生计问题,更建立了一套可持续的劳资关系机制,为苏州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明轩走到他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承泽,你用智慧化解了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也让我看到了大靖未来的希望。你今日所做的一切,都在践行‘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这正是一位合格君主所必备的品质。”

  萧承泽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舅舅,我深知,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此次来苏州历练,就是要多了解百姓的疾苦,多解决百姓的难题,积累治国的经验。将来,我要把在苏州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整个大靖的治理中,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秋日的阳光洒在苏州城的街巷里,温暖而明亮。丝绸作坊里的织布机声、市集上的叫卖声、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和谐繁荣的乐章。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萧承泽的调解智慧与担当——他用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化解了矛盾,凝聚了人心,也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
  http://www.paoshu5.cc/book/37339/6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