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第688章 兄妹归京话成长,志向明了赴前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88章 兄妹归京话成长,志向明了赴前程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景和九年三月,京城的春风早已吹散了残冬的寒意。护城河畔的柳丝垂落如绿烟,枝头新抽的嫩芽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衣着鲜亮,脸上带着春日的舒展,整座都城都浸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暖意里。

  皇宫午门外,銮驾早已备好,萧玦与苏清鸢并肩而立,目光殷切地望向远方。自去年儿女二人分别赴江南历练、随苏明玥行医后,他们便时常牵挂。如今一年期满,得知兄妹二人将先后归京,夫妻二人特意放下朝政与宫务,亲自前来等候。

  “陛下,你看,那是不是承泽的车架?”苏清鸢指着远处缓缓驶来的一队车马,声音中难掩期待。

  萧玦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烟尘起处,一辆装饰简洁却不失规制的马车正稳步前行,正是当初萧承泽赴苏州时所乘。他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欣慰的笑意:“是他。一年不见,想来这孩子定是成长不少。”

  说话间,马车已行至午门外。车帘掀开,萧承泽身着一身藏青色常服,缓步走下马车。他身形较去年愈发挺拔,眉宇间褪去了往日的青涩浮躁,多了几分沉稳坚毅。皮肤因常年在外劳作而显得黝黑,却更衬得目光明亮,气度不凡。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萧承泽快步上前,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

  “快起来,让父皇母后看看。”苏清鸢连忙上前扶起他,伸手拂去他肩头沾染的些许风尘,眼中满是疼爱,“瘦了些,也黑了些,在苏州定是吃了不少苦。”

  萧玦也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带着赞许:“吃苦是好事。朕看你如今沉稳干练,比去年成熟多了,这苦吃得值。”

  一家人正说着话,远处又传来一阵车马声。萧承月的车架也到了。车帘打开,一身浅粉色衣裙的萧承月走了下来,她眉宇间少了几分娇憨,多了几分医者的温婉与笃定。边关的风霜没有磨去她的柔美,反而让她的眼神多了几分坚定,周身透着一股温润而有力量的气息。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萧承月盈盈下拜,声音清脆悦耳。

  “我的月儿也回来了!”苏清鸢满心欢喜地扶起她,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越发端庄了,也更有医者的气度了。在边关和医馆,没受委屈吧?”

  “回母后,儿臣没有受委屈。”萧承月笑着摇头,“玥姨悉心教导,百姓们也十分友善,儿臣在外面学到了很多东西,过得很充实。”

  萧玦看着一双儿女风尘仆仆却精神饱满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他笑道:“回来就好。一路辛苦,先回宫歇息片刻,午后再细细说说你们在外的经历。”

  回到宫中,稍作休整后,萧承泽便先去了御书房,向萧玦详细汇报自己在苏州的历练情况。御书房内,檀香袅袅,萧承泽站在案前,从初到苏州的懵懂与困惑,到微服走访时所见的百姓疾苦,再到如何解决丝绸作坊的薪资纠纷、如何牵头修复农田水利、如何推广高产作物,一一娓娓道来。

  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深入作坊,倾听工人与作坊主的诉求,最终制定“按产量定薪资 设立工坊协会”的方案,如何在争议中坚持公平公正,促成劳资双方握手言和;讲述了自己如何与百姓一同顶着寒风搬运砖石、挖掘沟渠,如何克服资金、物料等难题,让水利工程顺利完工;讲述了自己如何开辟试验田,推广高产作物,让百姓的粮食收成大幅提高。

  他还拿出了自己写下的《江南历练心得》,呈给萧玦:“父皇,这是儿臣在苏州一年的所思所悟,还请父皇赐教。”

  萧玦接过心得,仔细阅读起来。从“以民生为本”到“兼顾农商”,从“明政策之要”到“广开言路”,再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字里行间皆是萧承泽的真情实感与深刻感悟。萧玦越读越满意,连连点头,眼中的赞许之色愈发浓厚。

  “好!好!”萧玦放下心得,语气激动,“承泽,你在江南的一年,没有虚度光阴。你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总结出了如此深刻的治理之道,褪去了稚气,多了份担当,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储君。”

  他站起身,走到萧承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以民为本’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能躬身实践,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倾听百姓的心声,这正是君主最该具备的品质。朕相信,将来你登基为帝,定能守住大靖的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

  “谢父皇夸奖,儿臣愧不敢当。”萧承泽谦逊地躬身,“儿臣之所以能有这些收获,离不开父皇的教诲,离不开舅舅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苏州百姓的支持与信任。儿臣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将来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

  御书房内的谈话刚结束,萧承月便来到了长乐宫,向苏清鸢分享自己的行医经历。长乐宫内,暖阁里燃着炭火,苏清鸢拉着萧承月的手,坐在软榻上,认真倾听着她的讲述。

  萧承月讲述了自己在边关时,如何面对蔓延的瘟疫,想起苏明玥的教导,翻阅《大靖医典》,挑选艾草、苍术等草药制作香囊,帮助士兵们预防瘟疫,最终遏制疫情蔓延,被士兵们亲切地称为“小神医公主”;讲述了自己回到京城惠民医馆后,如何耐心诊治一位患了十多年偏头痛的老妇人,通过“针灸 汤药”的综合治疗方案,让老妇人彻底痊愈,收到“妙手仁心”的牌匾。

  她还讲述了自己在行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如何面对质疑与不信任,如何在实践中不断精进医术,如何体会到医者救死扶伤的责任与荣光。

  “母后,以前儿臣总觉得行医只是兴趣,可真正走进百姓,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的模样,看到他们痊愈后脸上的笑容,儿臣才明白,行医不仅是技艺,更是使命。”萧承月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能为百姓解除病痛,守护他们的健康,是儿臣最大的心愿。”

  苏清鸢听得满心感动,她轻轻抚摸着萧承月的头发,笑着说:“我的女儿,已经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小神医’。不仅医术精进,更有一颗仁爱的心。玥儿,你能找到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母后为你感到骄傲。”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医者仁心,你有这份初心,又有扎实的医术,将来定能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好大夫,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母后会一直支持你。”

  “谢母后!”萧承月心中温暖,依偎在苏清鸢身边,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夜幕降临,皇宫内的晚膳早已备好。御膳房精心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既有京城的特色美食,也有江南的风味小吃,还有适合萧承月口味的清淡菜式。萧玦与苏清鸢坐在主位,萧承泽与萧承月分坐两侧,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晚膳间,没有朝堂的规矩束缚,没有君臣的尊卑之分,只有一家人的温馨与和睦。萧玦与苏清鸢不时为儿女们夹菜,询问他们在外的饮食起居,叮嘱他们回京后要好好歇息,补充营养。

  酒过三巡,萧玦看着一双儿女,笑着问道:“承泽,玥儿,你们在外历练一年,都收获颇丰。如今回来了,对未来有什么打算?不妨跟父皇母后说说。”

  萧承泽放下手中的酒杯,神色坚定地说道:“父皇,母后,儿臣在苏州的一年,亲眼看到百姓的疾苦,也亲身体会到治理好一方水土的不易。儿臣将来要做一位以民为本的君主,像父皇一样,励精图治,勤勤恳恳,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制定合理的政策,广开言路,倾听民意,让大靖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让大靖的江山更加稳固,更加繁荣昌盛。”

  他的目光清澈而坚定,语气铿锵有力,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担当。

  萧玦与苏清鸢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萧玦点了点头:“好!朕相信你能做到。但你要记住,‘以民为本’不是一句空话,需要你一辈子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不能有丝毫懈怠。”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萧承泽躬身应道。

  这时,萧承月也放下碗筷,眼神温柔却坚定地说道:“父皇,母后,儿臣的志向与皇兄不同。儿臣不想卷入朝堂纷争,只想一辈子行医。像玥姨一样,潜心钻研医术,走遍大靖的每一个角落,为百姓看病问诊,解除他们的病痛。儿臣想在京城开办一所医馆,不仅为百姓治病,还能培养更多有医德、有医术的大夫,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她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行医路上的所见所闻,那些被病痛折磨的百姓,那些痊愈后真挚的笑容,早已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执着的种子。

  苏清鸢眼中满是赞许:“玥儿,你的志向很好。行医救人,功德无量。母后会全力支持你,为你开办医馆提供一切便利。”

  萧玦也点头称赞:“医者仁心,能有你这样一位愿意为百姓健康奔走的公主,是大靖百姓的福气。父皇也支持你,希望你能坚守医者的初心,精进医术,仁心济世,成为一名流芳百世的好大夫。”

  “谢父皇,母后!”萧承月心中感动,深深躬身行礼。

  晚膳在温馨和睦的氛围中结束。一家人移步御花园,夜色渐深,御花园内灯火通明,月光如水,洒在亭台楼阁上,静谧而美好。春风拂面,带来阵阵花香,让人心情舒畅。

  萧玦与苏清鸢并肩走在前面,萧承泽与萧承月跟在身后,一家人随意地聊着天,说着家常。萧玦谈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叮嘱萧承泽将来治理国家要懂得变通,既要坚守原则,也要体恤民情;苏清鸢则叮嘱萧承月行医要注意安全,既要仁心济世,也要保护好自己。

  萧承泽与萧承月认真倾听着父母的教诲,将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中。他们知道,父母的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父母的教诲是他们前行路上的明灯。

  “父皇,母后,儿臣明日想去苏州百姓捐赠的义学看看,再去惠民医馆转转,了解一下后续的情况。”萧承泽说道。

  “儿臣也想明日去医馆,看看之前诊治的病人,再向玥姨请教一些医术上的问题。”萧承月也说道。

  “好,你们想去便去吧。”萧玦点头应允,“只要你们不忘初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父皇母后都会支持你们。”

  夜色渐浓,御花园内的灯火依旧温暖明亮,映照着一家人的笑容。萧玦与苏清鸢看着身边并肩而立的一双儿女,心中满是期许。他们知道,儿女们已经褪去了往日的青涩,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具备了实现志向的能力。

  萧承泽的肩上,扛起了家国天下的责任,未来将以民为本,励精图治,守护大靖的繁荣稳定;萧承月的心中,怀揣着仁心济世的使命,未来将以医为业,救死扶伤,守护百姓的健康安宁。

  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会有风雨,或许会有挑战,但只要他们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定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大靖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兄妹二人的成长与进阶,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蜕变,更是大靖盛世传承的希望。御花园内的月光温柔,灯火明亮,照亮了这一家人的身影,也照亮了大靖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www.paoshu5.cc/book/37339/6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