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港商来谈代理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等人走后,姜国栋关上门,风声已经越来越大:“刚算过,这块料加工成手镯,配陈姐的防潮盒,一套能卖三万五,比单卖翡翠多赚两万。”

  钟清清靠在竹椅上,听着窗外的风卷树叶声:“应该错不了。咱们把防潮、防洪做扎实,台风过后就能比别人先开工。

  对了,港商周先生来电,说台风过后有个港商来谈代理,爱探底——

  你提前跟周伟说,别露资产,只说咱们抗台风的本事。”

  姜国栋点头,从怀里掏出港城展会的展位确认函:“我这就去安排。展位订在台风过后的黄金位置,咱们的防潮翡翠盒,肯定能镇住场。”

  夜色渐深,窗外的风更紧了,有线广播里又响起台风预警。

  书房的灯亮到很晚,钟清清和姜国栋对着地图,标注着陆路运输的避雨点、新地块的排水路线,账本被重新锁进防潮保险柜。

  桌上的凉茶已经凉透,但两人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

  好在钟清清他们准备充分,这次台风并没有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周后,清璞阁的VIp茶室里,檀香袅袅。

  一套精致的功夫茶具摆在红木桌上,刚泡好的凤凰单丛茶,香气顺着窗缝飘出去,与前厅的人声鼎沸隔成两个世界。

  钟清清和姜国栋端坐一旁,神色从容。

  钟清清穿着月白短袖旗袍,指尖轻搭在茶盏边缘,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翡翠雕刻图上。

  姜国栋则抱着手臂,视线不经意地扫过门口,手里攥着一份简化版的合作方案。

  “来了。”

  姜国栋低声提醒,视线投向楼梯口。

  钟清清抬头,就看到港商周先生陪着一个穿深灰色西装、戴金表的男人走进来。

  男人约莫四十岁,皮鞋擦得锃亮,进门时目光快速扫过茶室的陈设,从红木桌椅到墙上的字画,最后落在钟清清身上,眼神里带着审视。

  “钟小姐,姜先生,这位是港城‘宝源珠宝’的林老板,宝源在港城有三家门店,渠道广得很。”

  周先生热情地介绍,又对林老板说,“林老板,这位就是清璞阁的钟小姐,年轻有为,一手把翡翠生意做起来了。”

  林老板伸出手,指节上戴着枚玉戒:“早就听说羊城有位钟小姐,年纪轻轻把珠宝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的手劲很大,握得钟清清指尖微麻,坐下后端起茶盏却不喝,话锋一转,

  “不知道钟小姐的清璞阁,一年的流水能有多少?

  手头的翡翠库存估值几何?

  宝源要代理的话,得确保供货稳定,要是规模太小,怕是跟不上港城的需求。”

  果然是直奔底牌来的。

  钟清清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香在舌尖散开时笑着反问:“林老板是来谈代理合作的,还是来做资产评估的?”

  她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宝源珠宝在港城的渠道优势,是我最看重的——

  港城的高端客户多,识货,也愿意为好东西买单。

  而林老板来找我,应该也是看重清璞阁的翡翠品质和配套工艺吧?

  毕竟港城不缺珠宝商,但能把翡翠和木艺、布艺做得这么配套的,恐怕不多。”

  林老板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年轻女人这么直接,随即笑了:“钟小姐快人快语,那咱们就谈合作细节。

  我想代理清璞阁的翡翠,在港城的三家门店同步销售,不知道供货价怎么算?

  有没有最低拿货量要求?”

  “供货价按品质分级,公平透明。”

  钟清清从茶几下拿出样品盒,推到林老板面前,“A级翡翠,就是这种紫罗兰老坑料,按港城市场价的六成供货;b级料按五成五,c级料五成。”

  她顿了顿,语气坚定,“但有个条件:

  我的翡翠必须搭配配套的木艺首饰盒和布艺收纳袋一起卖,这些配套产品按成本价供货,林老板不用承担额外费用

  ——这是清璞阁的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翡翠商的优势,港城客户肯定买账。”

  林老板打开样品盒,眼睛瞬间亮了。

  盒里的紫罗兰翡翠手镯,水头足得像要滴出来,绿中带紫的色泽均匀透亮,比他在港城见过的同类料子好太多;

  旁边的实木首饰盒雕着精致的梅花,打开后里面铺着真丝衬布,触感细腻。

  他拿起手镯,入手温润,比普通翡翠更有质感:“这料子确实不错,配套的盒子也精致,港城的太太们就喜欢这种‘成套’的东西。”

  他话锋又转,“不过钟小姐,我得确认一下你们的供货能力。

  要是库存不够,宝源的门店断货了,影响的可是信誉——

  不知道你们现在有多少库存?

  月产能能到多少?”

  又绕回规模上了。

  钟清清站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光说没用,林老板不如跟我去楼下的工坊看看。

  我的翡翠品质好不好,配套工艺过不过关,产能能不能跟上,看了就知道——

  这比我说一万句‘规模大’都管用。”

  林老板挑眉,显然没料到她会主动邀请去工坊,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好啊,我正想看看,钟小姐的工艺到底有多好。”

  一行人刚走到后院工坊门口,就听到“沙沙”的刺绣声和“咚咚”的雕刻声。

  王师傅正坐在工作台前,手里的刻刀在木块上翻飞,梅花纹样的轮廓已经出来了,木屑簌簌落在脚下的布上;

  陈桂兰则坐在旁边的绣架前,手指捏着金线,在真丝布上绣着梅花,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

  石师傅戴着护目镜,手里的玉雕机正在打磨一块翡翠挂件,粉尘被旁边的吸尘器吸走,只留下温润的玉光。

  “林老板看,这是咱们的木艺师傅王师傅。”

  钟清清介绍道,声音不大却清晰,“王师傅做了三十年木雕,以前在国营木工房当技工,手上的功夫是实打实的——

  咱们的首饰盒,全是他和学徒一手雕出来的,一天能出二十个,品质绝不打折。”

  王师傅抬起头,笑了笑又低下头干活,手里的刻刀没停:“林老板要是不信,我这就给您雕个小梅花,几分钟就好。”

  林老板没说话,走到陈桂兰身边,看着她绣出的梅花:“这手艺不错,比港城的绣娘还精细。”

  “陈姐以前是国营纺织厂的技术能手。”

  钟清清补充道,“做了八年缝纫,拿过厂里的奖状,绣工、缝纫都是一绝。

  咱们的收纳袋、红糖香囊,全是她带着绣工做的,定制款三天就能交货,比港城的代工快一倍。”

  陈桂兰停下手里的活,拿出抽屉里的奖状递过去:“这是我以前得的奖,跟着钟小姐干,就是想把这手艺用在正经地方。”

  林老板接过奖状,泛黄的纸上印着国营厂的公章,他摩挲了两下,又走到石师傅身边。

  石师傅刚好打磨完挂件,摘下护目镜,把挂件递过去:“林老板您看看,这是刚加工好的,料子就是钟小姐给您看的紫罗兰料。”

  挂件入手温润,雕着朵莲花,线条流畅自然,没有一点毛糙。

  林老板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看了看雕工和玉质。

  眼神里的审视渐渐变成了认可:“这工艺确实没得说,比港城的玉雕师傅做得还细。”

  “石师傅是祖传的手艺。”

  钟清清说,“他爷爷就是晚清的玉雕匠,手艺传了三代。

  咱们的翡翠,从原石挑选到加工成型,全是他盯着,不合格的料子直接作废,绝不出厂——

  这也是清璞阁的规矩,品质第一。”

  她顿了顿,指向工坊角落的原料堆,“您看,这些都是刚收的原石,物流车每周都从华林玉器街拉货,石师傅和王师傅一起去挑料,保证料子的品质;

  加工好的成品,直接从工坊运到前面的门店,不用经过中间商,供货速度绝对快。”

  林老板看着堆得整齐的原石,又看了看忙碌的工坊,终于松了口气:“钟小姐说得对,实力才是根本。

  宝源的客户,最看重的就是品质和特色,你们的翡翠和配套工艺,刚好符合港城市场的需求。”

  他转头对钟清清说,“我同意你的合作条件,供货价按你说的算。

  配套产品必须一起走——咱们现在就签协议!”

  签协议时,林老板又想提“最低拿货量”,钟清清直接打断:“林老板放心,咱们的月产能,足够供应宝源的三家门店。

  要是销量好,我还能加开一条加工线,保证不耽误你的生意。”

  她没说具体产能,却用“能加线”的底气让林老板放了心。

  送走林老板和周先生,周伟折返回来,笑着说:“嫂子,您这招‘用工艺藏底牌’太妙了!

  林老板到最后都没问出咱们的流水,反而主动提了增加拿货量。”

  “做生意就像打牌,底牌不能轻易亮出来。”

  钟清清收拾着协议,“他要是知道咱们的规模不算大,肯定会压价;

  但他看到咱们的工艺实力,就知道跟咱们合作稳赚,自然不会纠结规模问题。”

  她抬头,“你跟林老板对接好供货细节,年后第一批货要赶在港城展会前送过去,顺便把咱们的红糖伴手礼也带一些,让他在门店试试水——这是新的利润点。”

  “没问题!”

  周伟点头,“我这就去整理供货清单。

  对了,沪市的仓库合同已经签好了,年后初八就能入驻;

  货车也订好了,正月初十提车,刚好赶上开通专线。” 周伟走后,各负责人都聚到了议事厅,汇报最新进度。

  刘厂长率先开口:“制糖厂的生产线改造已经完成八成,古法红糖的样品已经送了一些给清璞阁的老客户试吃,反馈都不错。

  白砂糖的库存也对接好了沪市的两家罐头厂,周伟的物流车年后就能拉过去,清库存没问题。”

  王师傅接着说:“木艺坊的学徒招了三个,都是手脚麻利的年轻人,现在已经能帮忙打磨木料了。

  实木首饰盒的产量提上来了,一天能出三十个,足够供应港城和沪市的需求。”

  陈桂兰补充道:“配套的布艺产品做了两百套,红糖香囊做了五百个,京城和沪市的女装样品也做好了,随时能发。

  我还跟京城的婉宜姐通了电话,她的女装店试营业情况不错,就等着咱们的配套产品过去做组合套餐。”

  石师傅:“紫罗兰料加工好了三套首饰,另外两块新收的老坑料也开始加工了,赶在港城展会前肯定能完工。

  华林玉器街的老头又给我留了块好料,年后就能拉回来。”

  姜国栋:“新地块的施工队已经到位,建材也陆续进场,正月十五开工没问题;

  鹏城那边的地产也安排了靠谱的人盯着,回款会按时打过来,不用咱们操心。” 钟清清点点头,把任务清单分发下去:“周伟,下个月先开通沪市物流线,把女装、布艺样品和第一批白砂糖送过去,对接百货公司的入驻事宜;

  陈姐和王师傅,加快配套产品的生产,保证港城和沪市的供货,尤其是红糖香囊和实木首饰盒,要做精致;

  石师傅,展会的展品要精挑细选,把最好的翡翠拿出来,配套的木盒和布艺也要跟上;

  刘厂长,制糖厂年后初十正式投产,红糖优先供应清璞阁和港城的宝源,剩下的对接本地的茶馆、礼品店;

  国栋,你盯着新地块的施工,我去港城参加展会。”

  “没问题!”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干劲。
  http://www.paoshu5.cc/book/37714/3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