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入铜山书院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今天你成功登机了吗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抗战:用大炮带领东方巨龙重新崛
一仙,一鬼,任平生
快穿之疯批大佬别浪了
综影视之炮灰抱男神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马车辚辚,驶入省城高大的城门。车厢内,周文渊与柳彦青的交谈声渐渐低沉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言的震撼。透过车窗,可见街道宽阔,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旌旗招展,贩夫走卒的吆喝声、车马的喧嚣声、甚至偶尔传来的、带着官话口音的文人吟诵声,交织成一幅远比青州府繁华、也更具压迫感的画卷。这里的气息都带着一种竞争的硝烟味。
“周兄,看那边,”柳彦青指着远处一片依山傍水、飞檐斗拱的建筑群,语气中带着敬畏与自豪,“那便是同德书院。背靠云雾山,面临翠微湖,可谓人杰地灵。”
周文渊顺着望去,只见那片建筑群在山水掩映下,气度森严,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吞吐着无形的文运与才气。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袖中的拳头,那里有柳山长的亲笔信,更像是一张通往更高舞台,却也充满未知挑战的门票。
“省城气象,果然非凡。”周文渊轻声道,压下心头的悸动,转而看向柳彦青,脸上重新露出温和的笑意,“这一路与柳兄探讨,受益匪浅,只恨相见太晚。”这话发自肺腑。柳彦青虽有时略显迂阔,但学识扎实,心性纯良,是个可交之人。
柳彦青脸上顿时放出光来,连连摆手:“周兄过誉!能与周兄同行,听周兄论史谈经,剖析时务,才是彦青之幸!周兄之见地,往往发人深省,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民与君之关系喻得如此透彻,实在精妙!”
两人的商业互吹带着真诚,马车内的气氛重新变得热络。
在柳彦青的指引下,他们在离同德书院不算太远,但环境相对清净的“悦来客栈”要了两间上房。张冲手脚利落地安置行李,目光锐利地检查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窗户是否牢固,门闩是否结实。
牛大海则直接将他们带来的、装着大部分银钱和重要物品的箱子扛到了周文渊的床下,然后像座门神般往房门口一坐,声音洪亮:“大哥,你放心去!这屋子和东西,有俺在,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
周文渊看着这两人,心中一定。张冲的机警缜密。他拍了拍大海结实的臂膀,对张冲嘱咐道:“冲儿,我不在时,一切小心。银子该花就花,莫要委屈了自己和大海。”
“六舅放心。”张冲重重点头,眼神沉稳,“我和大海哥会摸清省城的物价和各方势力,绝不让您有后顾之忧。”
独自一人走在通往同德书院的青石板路上,周文渊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书院门墙高耸,气氛肃穆,连门口的石狮子都仿佛带着审视的目光。
递上柳山长的信,经过书童通传,他被引着穿过几进院落,最终在一间满是书卷气息、却布置得异常简洁的书房内,见到了王敬之。
王敬之约莫五十许年纪,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下颌线条紧绷,果然是一副“铁面学究”的模样。他并未起身,只抬手示意周文渊坐下,目光在他身上扫过,无喜无悲。
“学生周文渊,拜见王先生。”周文渊依足礼数,躬身行礼,态度不卑不亢。
王敬之“嗯”了一声,拿起案上那封信,并未立刻拆看,反而直接开口,声音平直,不带丝毫暖意:“柳兄在信中对你不吝赞誉。你的几首诗词,老夫也看过,《将进酒》豪气干云,《满江红》壮怀激烈,确是难得。”
他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如炬:“然,诗词终究是末技,小道耳。治国安邦,靠的是经世致用之学。我且问你,若一地大旱,饥民遍地,流寇滋生,朝廷赈济不及,当如何处置?”
来了!周文渊精神一振,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他略一沉吟,没有直接引用任何圣贤之言,而是结合了现代危机管理与古代实际的思路,清晰答道:
“回先生,学生以为,当分‘急缓’、‘内外’四步。急,在于‘安民’与‘控局’。立即由地方威望士绅与衙役联合,设立粥棚,稳定民心,同时组织乡勇,严查流寇,弹压不稳,此为‘内安’。迅速上报灾情,请求临近州县调拨粮草,或特许商人运粮入境,平价售卖,此为‘外援’。”
王敬之眼神微动,但依旧面无表情。
周文渊继续道:“缓,在于‘生产’与‘根治’。灾情稍缓,即刻以工代赈,组织灾民兴修水利,清理河道,为来年耕作打下基础。同时,勘察地理,若条件允许,可引导民众改种耐旱作物。长远来看,需在各地建立‘常平仓’,丰年储粮,灾年放赈,形成定制,方可根治旱灾之患。”
他没有空谈仁政爱民,而是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甚至提到了“常平仓”这种具有现代储备粮意味的制度。
王敬之沉默片刻,又接连发问,从吏治贪腐到边关贸易,从漕运利弊到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刁钻,角度越来越险峻。
周文渊初时回答尚显谨慎,引经据典,力求中规中矩。但随着问答深入,他骨子里那份来自现代的信息广度与逻辑分析能力逐渐显现。他谈吏治,不仅谈监督,更谈到“高薪养廉”的可行性与局限性(结合古代俸禄实际);谈边防,不仅谈屯田练兵,更谈到利用经济手段(如特许贸易、榷场)分化、牵制游牧民族的策略。
他说的很多想法在这个时代堪称“离经叛道”,但他总能巧妙地用古人言论包装,并紧扣“可行性”三字,每一个建议都落在实处,仿佛经过精密推演。
王敬之最初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那双锐利的眼睛里,开始闪烁起惊讶、探究,最终化为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他不知不觉已坐直了身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追问的速度越来越快,问题也越来越深。
“若商贾势力过大,操纵物价,侵吞小民,该如何制衡?”
“若边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朝廷该如何应对?”
“你对当下‘一条鞭法’之利弊,有何见解?”
http://www.paoshu5.cc/book/38331/2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