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好友相聚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第二日,地字班。

  周文渊坐在靠窗的位置,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摊开的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讲台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正讲解《春秋》微义,声音平缓,却字字千钧。

  周文渊凝神静听,不敢有丝毫分神。老先生引经据典,对历代注疏信手拈来,甚至能清晰指出某位先贤在某处论断上的细微偏差与时代局限。许多观点,是周文渊在柳山书院从未听闻的,甚至有些他自己苦读多年总结出的“独到见解”,在这里直接被老先生一语道破,并给出了更为精辟完善的阐释。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如同干旱的禾苗逢遇甘霖,拼命汲取着养分。但与此同时,一股沉甸甸的压力也扼住了他的呼吸。这里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远超他的想象。他引以为傲的“超前见识”,在扎扎实实的学术根基面前,显得有些虚浮。他必须拼尽全力,才能勉强跟上节奏,不敢有片刻松懈。

  散学的钟声敲响,周文渊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收拾书本。柳彦青早已等在门外,脸上带着热络的笑意。

  “周兄!今日听课感觉如何?走,小弟做东,去‘望江楼’小酌两杯,为你接风,也介绍一位好友与你相识!”

  望江楼雅间内,酒菜飘香。除了柳彦青,还坐着一位身形魁梧、面容憨厚的青年,穿着劲装,虽努力做出文雅姿态,但眉宇间自带一股沙场锐气。

  “周兄,这位是丁武,丁兄。其父乃镇守北境的昭武校尉。”柳彦青介绍道,“丁兄,这位便是昨日我与你提过的,来自青州府的周文渊,周兄。府试案首,诗才惊世!”

  丁武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周兄,幸会!柳兄把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他笑容爽朗,眼神清澈,毫无世家子弟常见的倨傲。

  周文渊连忙还礼:“丁兄过誉,文渊愧不敢当。柳兄热情,丁兄豪爽,能与二位相识,是文渊之幸。”

  三人落座,推杯换盏。柳彦青心思活络,善于调节气氛;丁武性情直率,言谈间充满对朋友的真诚。周文渊能感觉到,这两人因出身(商贾、武将)在书院中似乎并不被那些诗书传家的核心圈子所接纳,故而彼此抱团,对他这个“外来者”也释放出极大的善意。这种微妙的人际共鸣,让周文渊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丝归属感。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引到了即将到来的诗会。

  柳彦青压低声音,脸上带着几分期待与紧张:“周兄,明日诗会,山长亲自主持,省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来!这可是鲤鱼跃龙门的好机会!你定要提前有所准备,若能一鸣惊人,不仅能在书院站稳脚跟,甚至能直入山长法眼!”

  丁武也用力点头,瓮声道:“没错!周兄,狠狠震一震那帮眼高于顶的家伙!让他们知道,不是只有他们世家子才会吟诗作对!”

  就在这时,隔壁雅间传来一阵毫不掩饰的喧哗和嗤笑声。

  一个略带尖刻的声音清晰传来:“……地字甲班?呵,柳家那商贾子,丁家那武夫,能挤进地字班已是祖上烧高香了,莫非还指望在明日诗会上出头?”

  另一人接口,语气满是轻蔑:“可不是?明日苏砚辞师兄定然是要拔得头筹的。有苏师兄这轮皓月在,他们这些萤火之光,还是乖乖夹起尾巴,莫要出来丢人现眼才好!商贾铜臭,武夫粗鄙,也配谈风雅?”

  “砰!”丁武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碗碟乱响,脸色涨红,霍然起身就要冲出去。他习武之人,血性最盛,如何受得这等侮辱?

  柳彦青脸色也十分难看,但他到底经商世家出身,更懂得权衡利弊,连忙死死拉住丁武:“丁兄!冷静!莫要与他们一般见识!”

  周文渊的心也猛地一沉,一股火气直冲头顶。但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了下去。他初来乍到,身份敏感(借读生),实力尚未得到公认,此刻冲突,绝非明智之举。他按住丁武另一只手臂,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丁兄,柳兄说得对。狂犬吠日,岂损日月之明?与其在此争一时意气,不若留待明日,以诗文明长短。”他目光扫过隔壁方向,眼神锐利,“明日诗会见真章便是。”

  他的冷静像一盆冷水,浇熄了丁武的冲动。丁武喘着粗气坐下,拳头依旧紧握。柳彦青则感激地看了周文渊一眼,心中对他的评价又高了一层。能屈能伸,顾全大局,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次日,铜山书院,揽月台。

  这里依山傍水,视野开阔,此刻已是人头攒动,气氛庄重而热烈。

  书院山长,一位身着深色儒袍、面容清癯、目光睿智的老者,端坐主位,气度沉凝。他的左右下首,坐着书院的各位主讲先生,包括面色严肃、眼神却隐含期待的王敬之。再往下,则是省城其他书院的院长、知名儒者,以及几位虽已致仕却依旧影响力巨大的官员,他们捻须谈笑,目光在学子们身上扫视,带着审视与好奇。

  台下,书院学子按天地玄黄的班级序列而坐,衣冠济楚,神情各异。天字班的学子大多气定神闲,隐隐以一人为首——那是一位身着月白长衫的青年,身姿挺拔,面容俊雅,气质温润如玉,只是静静坐在那里,便仿佛汇聚了所有光华。他便是苏砚辞,书院首席,三朝宰相世家谢氏的嫡长子。他偶尔与身旁同窗低语,姿态谦和,但那双清澈的眼眸深处,却藏着一抹难以察觉的凌云之志。

  周文渊与柳彦青、丁武坐在靠后的位置,能清晰地感受到前方投来的各种目光——有好奇,有探究,但更多的,是一种若有若无的轻视与漠然。尤其是昨日在酒楼出言不逊的那几位天字班学子,此刻正嘴角含着一丝讥诮,不时瞥向他们这边。

  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仿佛一张大网,笼罩在每一个渴望出头的学子心头。丝竹声悠扬响起,却压不住台下躁动的心跳与窃窃私语。

  铜山书院,揽月台。

  诗会尚未正式开始,作为暖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联擂台已然拉开帷幕。书院天地玄黄四班学子分立四方,气氛看似轻松,实则暗流涌动。一位负责考校的郑先生立于台前,须发微颤,目光扫视全场。

  “第一轮,班组对抗,老夫出上联,各班学子皆可应对,以对仗工整、意境契合者为佳,累计应对多者胜出。意在切磋,诸生畅所欲言即可。”郑先生声音温和,却让台下许多学子不由得绷紧了神经。

  郑先生出的上联由浅入深,起初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书山有路勤为径”之类,各班组皆有学子能够应对,场面热闹,互有胜负。但随着题目难度攀升,诸如“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这类巧思联,或“寂寞寒窗空守寡”这种偏旁刁钻联一出,应对者便迅速减少。

  天字班区域,苏砚辞始终气定神闲,每每在众人苦思之际,他便从容起身,对出的下联如“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俊俏佳人伴伶仃”,不仅工整,更兼意境悠远,引得郑先生连连颔首,同窗们更是投去钦佩的目光。很快,天字班的计数便遥遥领先,已对至第十五联。
  http://www.paoshu5.cc/book/38331/2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