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老李,你想屁吃了! >第278章 杜家村全员高中。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78章 杜家村全员高中。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阅卷、复核、排名……在贡院那两扇厚重的大门彻底关闭后的十余个日夜里,礼部衙门内灯火彻夜不熄。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墨香、陈年卷宗的气息,以及一种无形却几乎令人窒息的紧张。

  所有人的目光,从九五之尊到市井小民,都或明或暗地聚焦于此,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那最终决定数千人命运、乃至影响帝国未来走向的结果诞生。

  这一日,天色刚蒙蒙亮,礼部衙门外那面专门用于张贴重要告示的、巨大而光洁的照壁前,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忐忑不安的士子、翘首以盼的家仆书童、以及纯粹看热闹的京城百姓,将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仿佛整个长安城的人都聚集到了这里。

  空气中充斥着焦灼的喘息声、压抑的咳嗽声、以及如同潮水般嗡嗡作响的低声议论,每一种细微的声音都放大着人们心中的期待与恐惧。

  终于,在无数道几乎要燃起火来的期盼目光注视下。

  数名身着绯色官袍、神情肃穆庄重的礼部官员,簇拥着一名手捧覆盖着明黄绸缎、象征皇恩浩荡与无上荣耀金榜的司礼官,步履沉稳地走了出来。

  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宫廷乐师适时奏响了庄重而悠扬的鼓乐,那恢宏的乐章更添几分肃穆与扣人心弦的张力。

  为首的官员目光扫过黑压压的人群,深吸一口气,缓缓伸出手,捏住了明黄绸缎的一角。

  随着他用力一揭,那象征着命运裁决的、长长的榜单如同金色瀑布般,豁然展露在众人眼前!

  刹那间,人群如同滚沸的油锅中泼入了一瓢冷水,彻底炸开!

  “中了!我中了!哈哈哈!列祖列宗在上,孙儿光耀门楣了!”一个中年士子状若疯癫,仰天大笑,手舞足蹈。

  “阿爷!娘!你们看到了吗?孩儿……孩儿不负所望,中了进士了!”一个年轻士子热泪纵横,朝着家乡的方向扑通跪下,连连叩首。

  “怎么会……怎么会没有我的名字……我明明……明明答得很好……”有人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脸色惨白如纸,眼神空洞。

  “刘兄,刘兄!看开些,看开些,三年后……三年后还有机会……”旁边的友人连忙搀扶住几乎瘫软的他,低声安慰,脸上也带着兔死狐悲的哀戚。

  狂喜的欢呼、激动到哽咽的哭泣、梦想破碎后失魂落魄的呓语、友人同窗间真诚或敷衍的安慰叹息……。

  各种极端的情感和声音毫无保留地爆发出来,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真实、残酷而又生机勃勃的世间悲喜图卷。

  有人欣喜若狂,与身旁陌生人拥抱;有人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有人呆立原地,仿佛魂魄已被那榜单抽走,面如死灰。

  金谷学堂的学子们,在魏叔玉和赵守正的带领下,也奋力挤在汹涌的人潮前沿,一双双眼睛如同最精密的 机器。

  紧张而飞快地在那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搜寻着熟悉的存在。他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呼吸急促,手心里全是冷汗。

  突然,一个眼尖的学子指着榜单中上部的位置,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颤抖得几乎变调,尖利地喊道:“赵……赵队正!你的名字!在那里!二甲第十七名!赵守正!”

  这声呼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连锁的涟漪!

  紧接着,更多惊喜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

  “孙二狗!快看!三甲第五十二名!是孙二狗!”

  “李茂才!找到了!二甲第三十九名!”

  “王启年!王启年也中了!三甲第七十一名!”

  ……

  一个又一个镌刻着金谷印记的熟悉名字被目光敏锐的同伴找到,被带着颤抖和狂喜的声音念出。

  起初是难以置信的反复确认,揉着眼睛生怕看错,随即那压抑了太久的情感如同火山般喷发,化作无法抑制的、带着哭腔的狂喜!

  “我们都中了!我们都中了!老天爷!我们真的都中了!”一个平日沉默寡言的学子猛地抓住身旁同伴的胳膊,用力摇晃着,眼泪却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

  “苍天有眼!陛下圣明!杜公!魏先生!我们……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没有!”

  赵守正这个一向以沉稳着称的队正,此刻也再也无法维持平静,眼眶瞬间红了,拳头紧紧攥着,指甲深陷掌心,身体因极致的激动而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孙二狗更是情绪失控,直接“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不顾地上的尘土,朝着杜家村的方向,重重地、一下又一下地磕着头,额头很快见红,他哽咽着,声音嘶哑地喊道:

  “爹!娘!你们听见了吗?儿子出息了!儿子是进士了!是进士了!咱们家……再也不用被人看不起了!”

  四十余名金谷学子,竟然无一人落榜!虽然名次有高有低,分散在二甲、三甲之中。

  并未占据最顶尖的位置,但这 全员高中 的惊人成绩,本身就是一场石破天惊的巨大胜利,一个在大唐科举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他们互相紧紧拥抱,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后背,又哭又笑,状若疯癫。

  所有的寒窗苦读、所有的路途艰险、所有的质疑轻蔑、所有的恐惧委屈,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最甘甜、最滚烫的泪水与无比炽烈的自豪!

  他们这群曾经的田舍郎、被人轻视的寒门子,终于凭借着自己不舍昼夜的努力和陛下、杜公赐予的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真正实现了鲤鱼跃龙门的壮举!

  与他们这边几乎冲破云霄的欢庆形成鲜明而刺眼对比的,是周围一些衣着华贵、原本志在必得的世家子弟脸上那难以置信的惊愕和瞬间铁青的脸色。

  他们看着那群欢呼雀跃、喜极而泣的“泥腿子”,眼神中充满了困惑、恼怒,以及一丝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慌。

  仿佛亲眼看到了某种维系了数百年的、坚不可摧的秩序,正在他们面前发出令人牙酸的、崩塌的声响。

  当晚,长安城西市最负盛名、寓意吉祥的“五谷丰登”酒楼,被杜远大手笔地整个包了下来。楼内早已被精心布置,张灯结彩,红绸高挂,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气。金谷学堂所有高中进士的学子,以及魏叔玉、杜子腾等核心人员,齐聚一堂,人人脸上都带着沐浴荣光后的兴奋与红光。

  当杜远身着常服,步履从容地迈入灯火辉煌的大厅时,原本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学子,无论名次高低,齐刷刷地起身,整理衣冠,面向杜远,躬身长揖,动作整齐划一,声音洪亮而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感激与尊敬:“学生拜见杜公!”

  杜远停下脚步,目光缓缓扫过这一张张年轻、意气风发、却又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面孔,看着他们眼中那如同星辰般闪耀的光芒,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毫不掩饰的欣慰与开怀笑容。他走到主位,早有侍者斟满美酒。杜远举起手中晶莹的玉杯,全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般,牢牢聚焦在他身上。

  “诸位!”杜远的声音清越而有力,清晰地传遍大厅的每一个角落,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弦上,“今日,我们齐聚于此,设此宴席,并非仅仅是为了庆祝诸位的金榜题名,庆祝个人的功成名就!我们更是为了庆祝——寒门,终有出路!公平,得以伸张!陛下开创的这科举大道,已然被你们,踏踏实实地走通了!”

  他饱含深意的目光扫过全场每一张激动脸庞:“还记得在杜家村,在那简陋的学堂里,我曾对你们言道,要你们去搏一个前程,要去证明,寒门亦出俊才,璞玉亦可生辉!今天,你们就用这张煌煌金榜,用你们实实在在的名字,向这全天下,发出了最响亮、最有力的证明!你们,是好样的!你们没有辜负自己,没有辜负学堂,更没有辜负这伟大的时代!”

  话音落下,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经久不息。学子们个个激动得脸色潮红,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胸膛高高挺起,仿佛要将积压了太久的郁气一扫而空。

  “但是!”杜远话锋陡然一转,脸上的笑容收敛,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与深沉,目光也锐利起来,“金榜题名,跨过这道龙门,对你们而言,仅仅是一个开始,绝非终点!它更意味着,你们肩上将要承担起比以往更重、更神圣的责任!陛下开科取士,打破门第,广纳贤才,其初衷,绝非是为了让你们成为新的权贵,去效仿那旧日的弊端,去欺压盘剥本就困苦的百姓!”

  他沉声道,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学子们的心头:“你们大多出身寒微,亲身经历过,或至少亲眼见过民间的疾苦,知晓稼穑之艰难,懂得黎民之期盼。这份经历,是你们最宝贵的财富!日后无论身处何位,担任何职,都当时时记得今日之初心,记得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要清廉自守,要勤政实干,要敢于为民请命,要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若有人以为中了进士,便可高枕无忧,只顾钻营名利,甚至与那些蠹虫同流合污,忘却根本,那我杜远第一个不答应!金谷学堂,也绝不认这样的学生!这杯庆功酒,他也无颜再饮!”

  学子们神色凛然,方才的狂喜渐渐沉淀为一种沉重的责任感,纷纷肃然起身,齐声应道,声音坚定:“学生谨记杜公教诲!定当不忘初心,清廉自守,勤政爱民,以报陛下、杜公知遇之恩,以慰天下黎民之望!”

  杜远看着他们郑重其事的态度,脸色这才稍霁,缓和下来。他再次高高举起酒杯,语气中充满了殷切的期望与祝福:“好!要的就是这股志气!那么,这杯酒,我敬你们!敬你们数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坚持!敬你们敢于挑战命运的勇气!也敬你们必将光明的未来!希望你们日后,能真正成为支撑我大唐的栋梁之材,成为造福一方的百姓青天!让这‘寒门崛起’,不再仅仅是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而是通过你们的手,化作泽被苍生、巩固国本的实实在在的功业!来,诸位进士,满饮此杯!”

  “敬杜公!敬陛下!敬大唐!干杯!”

  所有学子激动地举杯,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怀着无比复杂而澎湃的心情,将杯中那象征着荣耀、责任与未来的美酒,一饮而尽。杜远这番既有肯定又有警醒、既有温情又有锋芒的话语,如同最深刻的烙印,深深刻在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这场盛宴,不仅是一场庆功宴,更是一次灵魂的深刻洗礼,一次奔赴前程的庄严誓师。

  【长安轰动,寒门势起】

  翌日,最新一期的《长安报》以前所未有的巨大篇幅和无比醒目的标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了此次历史性科举的放榜结果。

  头版头条是遒劲有力的大字:“大唐首科放榜,寒门俊才闪耀金榜!”

  紧随其后的副标题更是极具冲击力:“金谷学堂四十三士子全员高中,杜公教化之功泽被深远!”

  第三版通栏标题则是:“陛下圣心独运,科举之路畅通无阻,天下英才尽入彀中!”

  报道不仅详细罗列了所有高中进士的寒门士子名单,尤其用显着位置和笔墨突出了金谷学堂创造的全员高中的辉煌战绩,并配发了对赵守正、孙二狗等几位颇具代表性的寒门进士的独家专访,深情讲述他们充满艰辛的求学之路、对陛下和杜公的感激之情以及未来欲施展的抱负。文章以饱满的热情和无可辩驳的事实,极力宣扬科举制度的空前公平性与历史先进性,将李世民的开明圣德与杜远的识人之明、育才之功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份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般的报纸,再次在长安城,乃至通过驿道飞速传遍的大唐各州县,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轰动!

  民间百姓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他们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中,真切地看到了普通人通过努力读书也能改变命运、光宗耀祖的希望,对朝廷的向心力和对皇帝的拥戴之情空前高涨。无数家境贫寒的士子更是备受鼓舞,热血沸腾,将金谷学子视为奋斗的楷模和指路的明灯,民间求学向文之风骤然变得愈发炽盛,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砸锅卖铁也要供子弟读书的景象。

  而与此形成天堂地狱般反差的,是五姓七望等世家门阀核心圈层的集体失语和难以言喻的、深入骨髓的恐慌。他们不仅在盐铁、书籍等经济命脉上接连遭受重创,如今,在他们最为依仗、视为禁脔的政治权力和官僚选拔领域,也遭到了来自寒门力量的、如此猛烈而成功的正面冲击与瓦解。那张煌煌金榜,那刺眼的“全员高中”战绩,那铺天盖地、将他们置于道德劣势的报道,都像一记记无情而沉重的闷锤,狠狠地砸在他们骄傲、自负了数百年的心坎上,让他们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时代车轮那无可抗拒的碾压之力。

  朝堂之上,虽然这些新科寒门进士暂时还未获得实权高位,大多需从基层或闲散官职做起,但他们已经获得了进入帝国核心权力圈子的宝贵门票,打破了以往由世家子弟垄断的清要职位。一股崭新的、充满活力与草根气息的、与旧有门阀势力截然不同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开始悄然改变着朝堂的势力格局与话语体系。

  皇宫大内,李世民在御书房中仔细翻阅着还带着墨香的《长安报》,听着内侍详细汇报着民间那如同节日般的欢庆反应,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脸上,终于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畅快而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杜远帮他精心策划、全力推动并亲手点燃的这把“科举之火”、“寒门之火”,已经成功地燃烧了起来,并且火势之旺,超出了他最好的预期。这把火,必将以不可阻挡之势,形成燎原烈火,彻底烧毁那盘踞数百年的门阀壁垒,重塑这个帝国的官僚体系与未来命运。寒门真正崛起的时代序幕,已由这场前所未有的科举和这场意义深远的庆功,轰然拉开,一个全新的时代,正扑面而来。
  http://www.paoshu5.cc/book/38377/2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