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第244章 台基厂胡同的谈话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44章 台基厂胡同的谈话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周日清晨,京城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春霭之中,阳光穿透云层,洒下柔和的光线。

  吕辰和娄晓娥收拾停当,骑着自行车,穿过渐渐苏醒的街道,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

  娄晓娥穿了一身素雅整洁的列宁装,齐耳短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得干练而又带着几分书卷气。

  吕辰则是一身蓝色的中山装,虽然洗得有些发白,但熨烫得十分平整,透着一股子沉稳。

  两人的目的地,是位于东城区的台基厂胡同。

  这里与吕辰日常活动的厂区、学院乃至市井胡同氛围迥异,街道更为宽阔整洁,两旁多是青砖灰瓦、门庭肃穆的院落,高墙之后偶尔可见精心修剪的树冠,显得格外幽静。

  行人和车辆都不多,偶尔有穿着中山装或军便装、步履匆匆的人经过,呈现出一种秩序与距离的氛围。

  过年的时候,他们曾经来过一次,因此很快找到一处院门。

  此处外观并不张扬,但门楣厚重,油漆乌亮,门口设有岗亭。一名身着军装、站姿笔挺的年轻卫兵目光锐利地扫视过来,抬手示意他们停车。

  “同志,请问有什么事?”卫兵的声音平稳,带着程序化的警惕。

  两人下车后,吕辰上前一步说明来意:“同志,您好。我们是应宣传部陈部长预约,前来拜访的。我是红星轧钢厂实践基地的吕辰,这位是娄晓娥同志。”

  卫兵点点头,他拿起岗亭内的电话,低声核实了一下,随后放下听筒,对吕辰二人敬了一个礼,语气缓和了些:“吕辰同志,娄晓娥同志,请进。部长家就在进去左首第二个院门。”

  “谢谢同志。”吕辰和娄晓娥道谢后,推着自行车走进了院门。

  院内比外面看起来要深阔,一条干净的水泥路通向深处,两旁是独立的院落,红漆木门,石阶洁净,给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感觉。

  来到左首第二个院门,轻轻叩响了门环。

  很快,门从里面打开,开门的是一位气质温婉、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看样子不到五十岁,眉眼间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沉静和细致观察力。

  她微笑着打量了一下吕辰和娄晓娥:“是吕辰同志和娄晓娥同志吧?快请进,老陈在屋里等着呢。”

  “文医生,您好,打扰了。”这是部长的夫人,协和医院的医生,娄晓娥连忙打招呼。吕辰也跟着问候。

  文医生笑容亲切地将他俩让进院里。

  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收拾得干净利落,几盆花草舒展着绿意,透着家常的温馨,与门外那股肃穆之气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陈部长也从正房走了出来。

  他身着一件半旧的深灰色中山装,没系风纪扣,头发梳理得整齐,额角有些许白发,眼神明亮而温和,显得非常随和。

  “小吕、晓娥,来了?快屋里坐。”陈部长笑着招呼,声音洪亮,带着一种让人放松的亲和力。

  两人跟着部长和文医生进了正房的客厅。

  客厅陈设简单朴素,几张布艺沙发,一个茶几,靠墙放着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和文件,墙上挂着一幅描绘北国风光的油画,整个环境既有生活气息,又不失简朴庄重。

  文医生忙着去沏茶。

  吕辰将手里的布袋子放在茶几旁,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部长,也没带什么像样的东西。这是家里自己种的,一点西红柿和黄瓜,图个新鲜,您和文医生尝个鲜。”

  袋口微微敞开,露出里面红彤彤的西红柿和翠绿的黄瓜,带着刚采摘不久的水灵劲儿,在这初春时节显得格外稀罕。

  陈部长看了一眼,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摆摆手:“哎哟,这可是好东西!现在这季节,市面上可见不着这么水灵的蔬菜。小吕有心了。文医生前两天还念叨着想吃口清爽的呢,这下可解馋了。”

  文医生端着茶盘过来,也看到了蔬菜,惊喜道:“是啊,这西红柿长得真好!一看就没少下功夫。谢谢你们了,小吕,晓娥。”

  这份朴实无华却充满心意的礼物,显然是送到了心坎上。

  大家落座后,文医生给每人斟上热茶,便借口要去整理药材,将空间留给了他们谈话。

  陈部长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呷了一口,目光落在吕辰身上,语气随和地开启了话题:“小吕啊,你们办的好大事,我这段时间,听你们实践基地的事,我的耳朵都起老茧喽。李怀德厂长为了你们这帮子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都吵到市委来了,特别说你脑子活,肯钻研,是实践基地的‘宝贝疙瘩’,是他李怀德的底线。”

  吕辰连忙谦逊地欠身:“部长您见笑了,李厂长也是一心为了工作,我们这些学生有这些成就,还是各位老师、老师傅们教导得好,团队同志们一起努力,我不过是做了点具体工作,跑跑腿,打打下手。”

  “呵呵,年轻人,你就是个小滑头,谦虚是美德,但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喽。”陈部长笑了笑,开了个玩笑。

  他眼神中带着欣赏:“你们那个全流程自动化做得好啊,解决了轧钢厂自身的生产问题不说,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样板,一个思路!现在全国不少有条件的厂矿,都在学习、借鉴你们的经验,有的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

  他放下茶杯,语气变得略微深沉:“上面有些领导同志认为,这种深度的‘厂校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有效地弥补了因老大哥撤援后,留下的技术和人才真空。这是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条路,一条自力更生、培养我们自己的工业技术人才的道路,意义重大啊!”

  他话锋一转,随意却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这套自动化模式已经证明行之有效,接下来将是全面推广,作为这套模式诞生地和核心推动者的红星轧钢厂,其地位和重要性,恐怕就不仅仅是一个钢铁生产企业那么简单了。小吕,你身处其中,责任重大啊!”

  吕辰心中了然,这是部长在向他透露高层的一些风向,也是对红星轧钢厂乃至实践基地未来的暗示。

  他沉稳地回答:“部长,我深切体会到,自动化不仅仅是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更是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实现复杂工艺的关键。比如我们正在攻坚的热处理线自动化,目标是将炉温控制精度稳定在正负五摄氏度之内。一旦成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稳定、大批量地生产过去难以企及的高级别合金钢、特种钢,这对于国家重型机械、国防工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

  他顺势介绍了最新的进展:“为了解决热处理炉门的精密定位,我们最近成功研发了一种脉冲电机。它不再是传统电机的连续旋转,而是接受数字脉冲信号,一步一步地精确动作。重复定位误差可以控制在毫米级别,不仅解决了炉门密封性问题,未来在需要精密角度或线性位移控制的场合,比如飞剪定尺、物料传送、甚至是机械手臂的关节转动,都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这为我们实现更广泛的精密加工,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陈部长听得非常专注,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感兴趣的光芒:“脉冲电机……一步一步地走……好,这个比喻很形象!听起来,这确实是精密控制领域的一个核心突破。你们能想到这个思路,并且制造出来,很不简单!”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小吕啊,你知道你们这个实践基地,最可贵的是什么吗?不是那几个百分比的数据,而是‘产学研’这条路子走通了!上面对此非常欣赏,认为这代表了国家建设的一种新思路、新方向。马上要开的‘百工联席会议’,其深层目的,也是为了凝聚共识,把你们这样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你们要拿出点真东西来,好好汇报啊。”

  吕辰连忙点头:“部长请放心,基地对百工联席会议,高度重视,这可是促进技术交流、工业强国的好机会,我们一定拿出最好的成绩,让同行们多提点意见。”

  吕辰适时地发出邀请:“部长,基地最近不仅是在自动化方面,在‘掐丝珐琅’强电电路板、工业陶瓷材料、设备状态监测这些方面,也都有一些新的进展和想法。如果您有时间,欢迎到我们实践基地去实地调研,看看我们一线同志的工作状态,也给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指点指点方向。”

  “好!这个邀请我接受了!”陈部长爽快地答应下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也很想亲眼去看看你们那个‘脉冲电机’是怎么一步一步走的,看看你们的热处理线是怎么变得‘聪明’起来的。时间我让秘书安排,就定在下周吧。”

  “太好了!我们一定做好汇报准备。”吕辰心中振奋。

  接着,陈部长又关心起吕辰的组织生活,询问了他入党后的思想动态和在基层发挥作用的情况。

  吕辰一一认真作答,汇报了自己在技术攻关和团队协作中的体会,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以及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肩负的责任。

  陈部长对他的认识表示满意,鼓励他继续扎根基层,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

  谈话的气氛一直融洽而恳切。

  最后,陈部长才将目光转向了坐在吕辰身旁,一直安静倾听、偶尔微笑的娄晓娥。

  “晓娥,”部长的语气更加温和,“你的情况,娄振华先生之前来信也提过,晓娥自己也很有想法。你的文学功底,已经非常了不起,《道缘仙踪》和《玄演录》影响很大,不仅是优秀的文艺作品,更是成功的文化输出,为国家争取了外汇,展现了我们新中国青年的才华和视野。组织上是充分肯定的。”

  娄晓娥坐直了身体,双手放在膝上,略显紧张地望着部长。

  陈部长继续道:“娄振华先生是知名的爱国企业家,为国家和香港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你现在大学毕业,有志于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工作,这份热情和觉悟,非常可贵。按照你的文学素养和家庭背景,投身文化和宣传工作,是顺理成章,也是大有可为的。”

  娄晓娥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而诚恳:“谢谢部长的肯定和鼓励。我确实非常希望能像其他同志一样,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去,用自己的笔,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部长您的赏识,让我感到很荣幸,也很惶恐。只是,对于具体如何开始工作,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心里还是有些迷茫,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组织的期望。非常希望能聆听部长的教诲。”

  她的态度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强烈的参与意愿,也坦诚了自己的困惑,显得真实而恳切。

  陈部长赞许地点点头:“有热情,也有清醒的认识,这很好。宣传工作,尤其是对外宣传工作,看似是舞文弄墨,实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争夺人心、塑造形象、传播理念的重要阵地。我们需要的是既有才华、有情怀,更有坚定立场和清醒头脑的同志。”

  他略微沉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目前部里正在加强外宣力量,准备成立一个对外文化宣传小组,主要负责向海外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需要编译一些高质量的对外宣传材料,也需要创作一些能打动人心、易于被海外受众接受的文艺作品。我认为,你的背景、语言能力和文学创作经验,非常适合加入到这个小组中来。”

  他看着娄晓娥,目光中充满信任和期待:“这里,就是你的宣传阵地。你可以从基础的编译工作做起,熟悉对外宣传的规律和要求,同时也可以继续你的创作,将你的才情用于创作反映新中国风貌、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散文或者剧本。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挑战也不小,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你觉得怎么样?”

  娄晓娥听着部长富有感召力的话语,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外宣工作,用笔和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这正与她内心的渴望和所长高度契合。

  之前那种无处着力的迷茫感,仿佛瞬间找到了一个坚实的落点。

  她抑制住内心的激动,郑重地点头,声音坚定:“部长,我明白了!非常感谢组织给我这个机会,也非常感谢部长的信任和指点!我愿意加入外宣组,从头学起,认真工作。我一定努力钻研业务,用手中的笔,当好新中国的宣传员,绝不负组织的期望!”

  看着她眼中燃烧起的斗志和决心,陈部长欣慰地笑了:“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的手续和报到时间,我会让秘书跟你们街道和学校协调。晓娥同志,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宣传队伍!”

  文医生这时也适时地走了出来,笑着招呼大家:“正事谈完了吧?来来来,尝尝我刚做的点心,晓娥,小吕,别客气。”

  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吕辰和娄晓娥又坐了一会儿,品尝了文医生亲手制作的点心,聊了些家常,方才起身告辞。

  陈部长和文医生亲自将他们送到院门口。

  告别时,陈部长再次握着吕辰的手:“小吕,基地那边,我等你们的消息。好好干!”

  又对娄晓娥鼓励道:“晓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是!请部长放心!”两人齐声应道。

  走出台基厂胡同,午后的阳光已经变得明亮而温暖。

  吕辰和娄晓娥推着自行车,并肩走在回去的路上,两人都没有立刻骑上去。

  “吕辰,”娄晓娥轻声开口,脸上还带着一丝兴奋的红晕,“我心里一下子踏实了。”

  吕辰侧头看着她,阳光下,她的脸庞光洁而充满朝气,那双眼睛清澈而坚定。

  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由衷的为她高兴。

  “嗯,”他微笑着,用力点了点头,“晓娥,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非常出色。”

  从今天起,娄晓娥的人生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保护在温室里的资本家小姐,也不再仅仅是沉浸在文学世界里的学生,她将成为一名拿着笔的战士,在新中国的宣传阵地上,贡献她的才华和热情。

  春风拂面,带来远处隐约的市声和泥土的芬芳。

  两人相视一笑,蹬上自行车,汇入京城的人流车海。
  http://www.paoshu5.cc/book/40543/4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