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痴傻贵妃,权倾朝野 >第186章 烬火重燃,凰不避劫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86章 烬火重燃,凰不避劫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那颗冰凉的珍珠硌在掌心,激起她心中无尽的寒意与杀机。

  被动挨打,从来不是虞妩华的作风。

  与其猜测黑暗中潜藏着多少毒蛇,不如亲手将它们的巢穴付之一炬。

  翌日清晨,天光未亮,昭阳殿内已是杀气凛然。

  “风铃儿。”虞妩华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

  一道青色身影鬼魅般出现,单膝跪地:“主上。”

  “召集青鸾所有在宫中的暗桩,”虞妩华将那块绣着泣血红莲的襟布掷在桌上,“我要你们掘地三尺,找出宫里所有埋藏的‘摄心铃’。”

  她缓缓闭上眼。

  昨夜那股被强行灌入脑海的信息洪流,此刻在她刻意的引导下,不再是混乱的画面,而是开始变得井然有序。

  那些因《安魂曲》而与萧玦产生共鸣的情绪烙印,仿佛变成了一根根发光的丝线,在她脑中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覆盖整个皇宫的音波共振图。

  她猛然睁眼,取过一张宫廷堪舆图,指尖蘸着冷茶,在上面迅速点下三个位置。

  “西北角那棵三百年的古槐树下三尺、东六宫废井的石壁夹层里、南熏阁顶楼的主梁卯榫接口处。”她语速极快,字字清晰,“这三处,是铃声共振的核心节点。风铃儿,你亲自带人去古槐,子时动手,务必将东西带回来。”

  是夜,月黑风高。

  风铃儿率领数名精锐密探,如幽灵般潜入西北角的僻静所在。

  古槐枝叶蔽天,鬼影幢幢。

  密探们动作娴熟,无声无息地掘开树下的泥土。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一个沉重的铁盒被挖了出来。

  打开铁盒,里面竟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七枚婴儿拳头大小的古铜铃铛。

  铃铛表面布满锈绿,但迎着风,依旧发不出半点声音,仿佛它们的声响只为特定的频率而生。

  风铃儿拿起一枚,发现铃铛内部竟都用南诏秘文,刻着一行细小的血色符文:“声引魂归,万念俱净”。

  与此同时,另一队人马突袭了哑琴师的居所。

  搜查的结果比那七枚铜铃更加骇人。

  在他的床榻之下,竟藏着一具由上好桐木制成的小型共鸣箱。

  而箱体的底部,连接着一条深埋地下的陶管网络,其最终的走向,竟是直通乾清宫的地基之下!

  一切都明白了。

  琴音通过这套精密的装置,被无声地导入皇帝寝殿的地底,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如同跗骨之蛆,将梦魇织入帝王的潜意识深处。

  然而,审讯开始时,所有人都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那哑琴师无论遭受何种盘问,始终面无表情,双眼空洞得宛如两口枯井。

  他不会写字,口中也只会颠来倒去地重复着一句话,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在摩擦:

  “观音说……牺牲最美。”

  次日,乾清宫书房。

  虞妩华将那七枚铜铃、共鸣箱的图纸以及哑琴师的供词,一一呈于御前。

  萧玦一件件看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冰,压得人喘不过气。

  他没有看那些物证,而是将目光死死锁在虞妩华平静的脸上。

  良久,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厉害:“你是何时发现的?”

  这个问题,与巫蛊、与阴谋、与前朝后宫的争斗全然无关。

  他只问她。

  虞妩华垂下蝶翼般的长睫,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从昨夜,你不愿让任何人碰那件被血浸湿的龙袍开始。”

  一句话,如同一把钥匙,瞬间解开了昨夜所有的谜题。

  他宁愿自伤,用真实的剧痛来对抗幻觉,也要配合她那场拙劣的戏,并非是为了试探她,而是因为那件龙袍沾染了她扑上前时指尖的气息。

  他要留住那唯一能让他心安的“证据”。

  萧玦喉结滚动,最终,所有翻涌的情绪都化作一声极轻、极冷的嗤笑。

  他猛地一挥手,厉声传令:“厉昭!”

  “奴才在!”御前总管连滚带爬地进来。

  “传朕旨意!即日起,宫中上下,禁奏《安魂曲》及其任何相似曲调,违者以巫蛊之术论处,绝不姑息!哑琴师……送太医院,让所有御医会诊,看他是真疯还是假傻。其余涉案人等,全部押入天牢,交由三司会审!”

  旨意雷霆万钧,厉昭领命而去。

  随侍在侧的安神嬷嬷正要悄悄退下,却听见帝王那几乎微不可闻的低语,仿佛是说给她,又像是说给这空旷的大殿:

  “以后……若是贵妃来探夜,不必通报,直接请进来。”

  安神嬷嬷身形一僵,心头巨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深深地躬下身,将头埋得更低,快步退了出去。

  消息很快传遍六宫,掀起滔天巨浪。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位痴傻贵妃,已经拿到了那把可以随意出入帝王心防的钥匙,彻底突破了后宫嫔妃“不得干政”的铁律。

  当夜,虞妩华独自立于昭阳殿的最高层露台。

  晚风吹起她的宫装,猎猎作响,宛如一只即将振翅的黑凤。

  她手中,正握着那枚从古槐下挖出的摄心铃。

  她遥望着远处乾清宫那片温暖明亮的灯火,缓缓闭上了双眼。

  心口处,那五道情痕烙印再次灼烧起来。

  但这一次,她没有再抗拒或逃避。

  她主动沉下心神,引导着那股重生的力量,开始追溯那些烙印的源头。

  不再是被动地被记忆侵袭,而是精准地、一帧一帧地回放。

  她看见了他伏在御案上批阅奏折至五更时,眉宇间一闪而过的疲惫;看见了他读到弹劾她家族的奏章时,将朱笔生生捏断的瞬间;看见了那日在大雨中,他冲她怒吼“你倒是比谁都急”时,眼底深处那根本来不及掩饰的痛楚与担忧。

  一幕一幕,清晰如昨。

  心口的灼痛依旧,甚至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来得猛烈,但她的神情却异常平静。

  她终于不再自欺欺人。

  “我曾发誓,这一世只为复仇与家族而活……”她对着乾清宫的方向,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喃喃道,“可萧玦,若连你也死了,我的仇,我的恨,这满腔的不甘,又有谁来共睹?”

  声音落下,她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仿佛背上了更沉重的枷锁。

  她不再是那个一心求死的复仇者,而是成为了一个矛盾的守护者。

  就在此时,远处皇城的钟楼,沉沉敲响了子时。

  万籁俱寂中,一道微弱的火光,竟在早已荒废的清净庵废墟深处,悄然亮起。

  那是一盏孤灯。

  灯影摇曳中,隐约能见一个女子的身影正跪在冰冷的石砖上,虔诚叩首。

  她的指尖,正缓缓渗出一滴鲜艳的血珠。

  血珠滴落在满是尘埃的石砖上,没有散开,反而如水银般凝聚,赫然浮现出四个崭新的血字——

  我亦想你。
  http://www.paoshu5.cc/book/40798/2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