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开井
推荐阅读:
足球:拒绝国足,我入德国国家队
无限流之恐怖航班
绝世小仙医
综漫之次元迷失
傲世潜龙王东唐潇
养鬼为祸(劫天运)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恐怖游戏:满级王者误入青铜局
我成了婆家第一代顶香的祖师奶
星辰之主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晨光初露,东方天际才刚泛起一抹浅淡的鱼肚白,金川村却已褪去往日的沉寂,漾起不同寻常的喧嚣与忙碌。薄雾如柔纱轻笼村落,裹着泥土的清新与草木的微润,混着几分庄重气息漫在街巷间,拂过家家户户的土坯房檐,落在早起村民的肩头。
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少,都赶在天透亮前起身,翻出平日里舍不得穿的整洁衣裳——汉子们的粗布短褂浆洗得平整,妇女们的素色布衫叠得妥帖,就连孩子们也换上了过年才肯上身的新衣新鞋,踩着轻快的脚步,从村子各个角落向着村中央那口新砌的“金川井”汇聚。
青石垒砌的井壁在熹微晨光里透着沉稳厚重,石材缝隙间的水泥抹得匀净,一夜凝结的露水挂在石面,映着渐亮的天光,闪着细碎晶莹的光点。
井口那块巨大的青石井盘,被乡亲们连夜擦拭得一尘不染,“金川井”三个遒劲大字深深刻入石中,笔锋藏着力道,仿佛承托着全村人百余日的期盼与心血。
井台周围新铺的三合土地面平整坚实,特意留了缓坡,确保雨水不会倒灌入井,每一处细节都藏着众人的用心。
桂花婶子天未亮就起了身,拎着木桶到井边舀来清澈泉水,坐在床边仔细为依旧卧床的赵老四擦洗脸和手,又轻轻为他换上一身干净的青布衫。
赵老四还无法自主行动,意识时昏时醒,可脸色早已不是从前那般令人揪心的蜡黄,透着些许血色的红润,胸口起伏平稳有力,呼吸也渐渐匀畅。
桂花婶子望着丈夫日渐好转的气色,眼眶忍不住又湿了,这一次却不是焦灼的泪,满是欣慰与踏实。
她唤来王强等几个壮实后生,众人小心翼翼地垫上厚棉被,将赵老四连人带榻抬到井边向阳避风的位置,让他也能好好“参与”这场属于全村的盛事。
乡亲们陆续赶来,井台周围渐渐聚满了人。妇女们臂弯里挎着精心编织的竹篮,里面装着自家树上新摘的红枣、刚炒得喷香的花生,还有几户人家拿出珍藏已久的红皮鸡蛋,都是特意备好的贡品,要在仪式后分给乡亲们,共享这份苦尽甘来的喜悦。
汉子们则捧着用红纸裹得整齐的鞭炮,长长的炮仗盘在木托盘里,像一条沉睡的红龙,只待吉时一到,便要发出震天欢鸣。孩子们最是兴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小脸蛋涨得通红,满是抑制不住的雀跃与好奇,清脆的笑声飘在晨风中,像清晨最动听的鸟鸣。
井台边,人们自发围成半圆,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在那口凝聚全村半月心血的井上。眼神里藏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藏着对过往干旱艰难的感慨,更藏着苦尽甘来的期盼与发自内心的自豪。
这口井早已超越了水源本身的意义,是金川村人在绝境中不屈不挠的证明,是众人团结协作结出的硕果,是点亮全村希望的光。
李大叔也换上了一身浆洗得发白却格外干净的粗布衣裤,花白的头发用木梳梳理得整整齐齐,额前的皱纹里还沾着些许晨露。他站在井边,环视着周围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满脸沧桑的老人,有朝气蓬勃的后生,有面带笑意的妇女,还有蹦蹦跳跳的孩子,心中百感交集。
从最初勘测水源时的焦虑不安,到夜以继日挖掘时的艰辛劳累,从意外塌方时的悲痛绝望,到泉水喷涌而出时的狂喜落泪,再到这半个月来叮叮当当的砌井声……
一幕幕场景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过,每一幕都刻着乡亲们的坚守与付出。他深吸一口清晨湿润的空气,缓缓吐出浊气,努力平复着激荡的心情。
太阳终于挣脱地平线的束缚,第一缕金色阳光洒向大地,穿过薄雾落在井台,恰好照亮“金川井”三个大字,石面上的光点愈发耀眼。
吉时已到,现场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汇聚到李大叔身上。
他神色庄重,缓步走到井边,拿起那把特意为新井打造的全新柏木水瓢,水瓢木质细腻,还带着淡淡的柏木清香,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李大叔探身将水瓢缓缓沉入井中,清冽的泉水顺着瓢壁漫入,舀起满满一瓢泉水。井水在瓢中微微晃动,清澈见底,映着初升的朝阳,泛着碎金般的光芒,也映照出他饱经风霜却此刻无比坚定的面容。
他双手将水瓢高高举过头顶,面向东方,洪亮而虔诚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皇天在上!厚土在下!山川神灵,共鉴此心!”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位乡亲,声音愈发沉浑有力:“今日,我金川村全体父老,在此敬谢天地厚恩,赐我金川活命之甘泉!此井,非一石一土之功,乃聚我全村百余日之心血,凝我乡亲老幼之魂魄!它见证过我辈之困顿绝望,亦承载我辈之坚韧不屈!愿此井之水,长流不息!愿井畔之人,永怀感念!更祈皇天厚土,山川神灵,佑我金川宝地,自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安康,世代永续!”
说罢,他缓缓将瓢中清冽的泉水,以敬献之姿缓缓洒向井台四周的土地。
水珠滴落,在平整的三合土地面上晕开深色痕迹,渐渐渗入泥土,仿佛是对这片养育众人的土地,最深沉的叩谢与祝福。
完成对天地山川的祭拜,李大叔再次俯身,从井中舀起第二瓢水。
这一次,他缓步走向安静躺在榻上的赵老四,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通路,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原本热闹的氛围渐渐变得肃穆而温情。
李大叔在赵老四榻前蹲下身,望着这位为这口井几乎付出生命代价的老伙计,眼眶微微发热,声音低沉而清晰,仿佛在与一位清醒的老友交谈:“老四兄弟,你闻闻,这水气,是不是带着咱石头山的清甜?你听听,这井下的水声,是不是比先前更欢实了?井,咱们砌成了,跟你梦里盼的一模一样,青石到顶,结结实实,能用一百年,一千年!你惦念的事,桩桩件件,乡亲们都给你办得妥妥帖帖了。你呀,就安心将养着,等好利索了,咱一起到田边看水浇地,看庄稼长高。”
话音刚落,一滴浑浊的泪水从赵老四紧闭的眼角悄然滑落,顺着脸颊缓缓渗入鬓角花白的发丝中。
这细微的动作,没逃过紧挨在旁的桂花婶子的眼睛,她猛地别过脸,用袖子使劲擦着瞬间决堤的泪水,肩膀因压抑的哽咽微微颤动,可嘴角却难以自抑地向上弯起,露出一个带着泪花的宽慰笑容。
李大叔站起身,深吸一口气转向众人,继续用那把柏木水瓢,依次为村中最年长的几位耆老和几个稚嫩的孩童奉上井水。
须发皆白的老人们,双手颤抖地接过盛满清水的陶碗,仿佛接过的是千斤重托,小口啜饮着,细细品味着泉水的清甜,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泪光,布满岁月沟壑的脸上,慢慢绽开出如同孩童般纯净满足的笑容。
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接过水碗,咕咚咕咚喝了起来,清甜的井水顺着喉咙流下,让他们舒畅地咂着嘴,喝完互相望着,咧开缺了门牙的嘴巴,发出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争先恐后喊着:“甜!真甜!比糖水还甜哩!”
这充满生机的童音,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吉时到!点炮!”
李大叔环视一周,见祭拜仪式已毕,运足中气高声宣布。
负责点炮的王强早已准备就绪,闻声立刻用微微颤抖的手点燃引信,霎时间,“噼里啪啦”的炸响声震耳欲聋,打破了山村清晨的宁静!
长长的鞭炮如同一条苏醒的火龙,剧烈扭动着身躯,喷吐出浓烈的硝烟和四下飞溅的红纸屑。
艳红的纸花如同喜庆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覆盖在井台周围,也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肩膀上,像是铺了一层喜庆的红毯。
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独特而浓烈,与泥土的芬芳、井水的清冽气息混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象征新生与希望的特殊味道。
欢呼声、笑语声、孩子们的尖叫嬉闹声,顿时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漫过井台四周。
半个月来的艰辛疲惫,连日劳作的腰酸背痛,似乎都在这震天的喧闹和弥漫的硝烟中得到了释放与慰藉,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满满的踏实与喜悦。
然而,在这片几乎要淹没一切的欢腾声浪之下,一股潜流的沉默却在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庄稼把式心中蔓延开来。
王强、石锁等人,脸上虽也带着笑,目光却不自觉越过欢腾的人群,投向村子周围那些高低起伏的坡地。
目光所及之处,井台边湿润滋澜,可更远处的田地里,历经干旱煎熬的禾苗大多依旧蔫黄着叶片,在微风中无力摇曳,土壤裂开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纹路,像是干渴的嘴巴张着,盼着水源滋养。
井水虽甜,泉涌虽旺,可金川村的田地多分布在山坡上,离井台有段距离,地势又高低不平,如何让这救命水翻过坡坎,流进那一块块干渴的田地里去?这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像一块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压在他们心头,也渐渐压在了冷静下来的李大叔心上。
喜悦是真实的,可开井只是战胜干旱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引水灌溉,仍是一场需要众人齐心攻克的硬仗。
http://www.paoshu5.cc/book/43398/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