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联盟启幕聚匠心,非遗生活展新颜
推荐阅读:
碧蓝:养了一群冲官逆女
魔法乱世群英荟,内卷小队个个强
出来混讲背景?我的背景是国家!
半岛小行星
我和琴酒携手共玩柯学世界
虐完我,季总悔不当初
一刀封神
华娱之出人头地
青娘的商业智慧
沧海扬帆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梧桐巷的晨雾还没散尽,青石板路上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苏晚和林晓拎着装满西安皮影、秦绣材料的行李箱,刚走到记忆馆门口,就被一阵欢快的笑声围住——夏冉带着几个大学生举着“欢迎回家”的剪纸横幅,孙爷爷、张奶奶、吴叔也站在门口,手里分别拿着绣好的“南北合璧”香囊、剪好的西安皮影纹样剪纸、刻着秦绣花纹的月饼模具。“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吴叔接过行李箱,掀开盖子就看到里面码得整齐的驴皮影坯子,眼睛一亮,“这皮影坯子质感真好,回头我琢磨着在点心包装盒上印皮影纹样,肯定受欢迎。”
张奶奶则拿起一块秦绣丝线,对着晨光看了看:“这丝线颜色正,比咱们常用的粗些,适合绣西安城墙那样的大气纹样,下次我剪剪纸时,也用这颜色试试。”
孙爷爷最关心刘阿姨的绣品,拉着苏晚问个不停:“刘丫头的‘南北合璧’绣完了?什么时候能寄过来?我这香囊还有最后几针,正好能凑成一套放进元宇宙馆。”
“刘阿姨说这两天就寄,还说等‘非遗手艺人联盟’启动会,她要亲自来梧桐巷,跟您请教刺绣针法呢。”苏晚笑着回答,一边拿出从西安带回来的皮影书签分给大家,“周师傅特意让我们带这些给大家,说以后要多跟梧桐巷的手艺人交流。”
几人正说着,市文化馆的王馆长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展览流程表:“苏晚啊,‘非遗与生活’展明天就要开展了,今天最后一天布置,你们快看看还有什么要调整的。对了,明天的剪彩仪式,咱们邀请了市里的领导和几家媒体,还有不少游客已经预约了,可得把场面撑起来。”
“您放心,展品都准备好了,昨天夏冉已经跟大学生们把刺绣抱枕、剪纸窗花、贝雕摆件都摆好了,元宇宙体验区也调试完毕,游客扫码就能在虚拟场景里逛展。”苏晚接过流程表,快速扫了一眼,“就是有个小事想跟您商量,我们想在展览现场设个‘非遗手艺人联盟’报名点,邀请来参观的手艺人加入,您看行吗?”
“当然行!”王馆长立刻点头,“咱们就是要让更多手艺人聚在一起,把非遗传承做好。我这就让人在门口加个报名台,再挂个联盟章程的展板。”
当天下午,记忆馆里热闹非凡。夏冉带着大学生们整理西安带回的非遗材料,把皮影坯子、秦绣丝线分类装盒,贴上标签;林晓则忙着更新元宇宙馆,将刘阿姨的秦绣作品、周师傅的老皮影扫描建模,新增“西安非遗专区”,还在“手艺人直播间”里添加了西安皮影教学的预约通道;苏晚和孙爷爷、张奶奶、吴叔一起,商量“非遗手艺人联盟”启动会的流程——邀请各地手艺人、确定会议主题、准备联盟章程,每一项都讨论得格外认真。
“联盟章程里得加上‘资源共享’这一条,比如谁有好的材料渠道,谁想找合作方,都能在平台上发布。”吴叔一边揉着面团,准备明天展览要用的迷你月饼,一边说道,“我还想在章程里加个‘手艺传承’条款,鼓励老手艺人带徒弟,咱们梧桐巷可以提供场地和材料支持。”
张奶奶放下手里的剪纸剪刀,补充道:“我觉得还得有‘创新鼓励’,比如谁设计了新的非遗文创产品,联盟可以帮忙推广,还能申请补贴。四川的剪纸老艺人不是想教孩子们剪蜀绣生肖吗?联盟可以帮他联系学校,提供教学材料。”
孙爷爷连连点头:“说得对!咱们联盟不仅要让手艺人聚在一起,更要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洞头的陈师傅,他的贝雕原料最近不好找,咱们可以在联盟里问问有没有人有渠道,互相帮衬着,手艺才能传得远。”
苏晚把大家的想法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又补充道:“我还想在联盟里设个‘非遗故事库’,让每个手艺人都把自己的手艺故事写下来,或者录成视频,放进元宇宙馆和展览现场,让游客不仅能看手艺,还能听故事,这样非遗才更有温度。”
林晓刚好调试完元宇宙馆,听到这话立刻接话:“我可以在联盟线上平台加个‘故事库’板块,手艺人随时能上传内容,还能生成二维码,贴在展品旁边,游客扫码就能看。对了,昨天我跟四川的剪纸老艺人视频,他说已经买好了来梧桐巷的车票,后天就能到,还带了蜀绣剪纸的教学底稿,想在展览上教游客剪。”
“那可太好了!”夏冉兴奋地说,“我这就把四川老艺人的教学安排进展览流程,明天下午设个‘蜀绣剪纸体验课’,再准备些彩笔和卡纸,让游客剪完能带回家。”
忙碌间,夕阳渐渐西斜,忆槐亭旁的红灯笼被一一点亮,与元宇宙馆里闪烁的虚拟灯光交相辉映。林晓打开元宇宙馆的后台,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你们看,‘西安非遗专区’刚上线,访问量就突破五万了,好多游客留言说想来梧桐巷看展,还有人问‘非遗手艺人联盟’怎么加入。”
苏晚凑过去一看,屏幕上满是热情的留言:“我是做竹编的,想加入联盟!”“什么时候能在元宇宙馆学秦绣啊?”“下次非遗市集什么时候办?我一定来!”看着这些留言,苏晚心里满是感动:“咱们没白忙活,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非遗、喜欢非遗了。”
第二天一早,“非遗与生活”展正式开展。市文化馆门口挂着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非遗融入生活,匠心传承文化”,门口的报名台上,“非遗手艺人联盟”的章程展板前围满了人,有本地的手艺人,也有来参观的游客。
剪彩仪式刚结束,游客就涌进展厅。展厅里分为“生活起居区”“饮食文化区”“装饰艺术区”三个板块:“生活起居区”里,孙爷爷的刺绣抱枕、刺绣手帕整齐摆放,游客可以拿起抱枕感受丝线的细腻;“饮食文化区”里,吴叔的月饼模具、贝雕花纹点心盒引人注目,旁边的桌子上还摆着刚烤好的非遗月饼,供游客品尝;“装饰艺术区”里,张奶奶的剪纸窗花、陈师傅的贝雕摆件、刘阿姨的秦绣挂饰琳琅满目,每个展品旁都贴着二维码,扫码就能看手艺人的制作故事和元宇宙馆的虚拟场景。
最热闹的当属元宇宙体验区,游客们戴着VR眼镜,在虚拟场景里逛“非遗生活街”——可以在虚拟的刺绣工坊里绣抱枕,在虚拟的剪纸摊位上剪窗花,在虚拟的点心铺里用吴叔的模具做月饼,还能链接到西安的“非遗专区”,体验皮影戏和秦绣。
“太有意思了!我在虚拟场景里绣了个槐花纹抱枕,还生成了数字藏品,能保存在手机里!”一个年轻姑娘摘下VR眼镜,兴奋地跟同伴分享,“下次我要带我妈来,她肯定喜欢刺绣。”
“我刚才在虚拟场景里跟四川的老艺人学剪了个蜀绣熊猫,还打印出来贴在笔记本上了!”一个小男孩举着剪纸,跑到张奶奶面前,“奶奶,您看我剪得好不好?”
张奶奶接过剪纸,笑着说:“剪得好!下次奶奶教你剪更复杂的皮影纹样。”
展厅的另一角,四川的剪纸老艺人正带着一群游客学剪蜀绣生肖,他手里拿着一张底稿,耐心地讲解:“剪蜀绣风格的生肖,要注意线条的粗细,比如这只老鼠的耳朵,要用细线条,显得灵动;身子要用粗线条,显得扎实,就像蜀绣的针法,有疏有密。”
游客们跟着老艺人的步骤,一点点裁剪,不一会儿,一只只形态各异的蜀绣生肖剪纸就成型了,有的游客还在剪纸上涂了颜色,显得格外鲜活。
孙爷爷的刺绣体验区也围满了人,他拿着一个小绣绷,教游客绣简单的桂花纹样:“针要从下往上穿,线要拉匀,不要打结,就像咱们做人,要踏实、细致。”一位白发老奶奶跟着学绣,绣完一朵小桂花,眼眶有些湿润:“我年轻时也绣过花,后来就忘了,今天重新捡起来,感觉又回到了年轻时候。”
吴叔的月饼体验区最受欢迎,孩子们戴着小围裙,在案板上揉面团、压模具,有的压出了槐花纹,有的压出了贝雕纹,还有的压出了皮影纹,吴叔在一旁笑着指导:“面团要揉到不粘手,压模具时要用力均匀,这样纹样才清晰。”烤好的月饼出炉时,香气飘满了整个展厅,孩子们捧着自己做的月饼,脸上满是骄傲。
下午,“非遗手艺人联盟”启动会在展厅旁的会议室召开。来自西安的刘阿姨、四川的剪纸老艺人、洞头的陈师傅(视频连线)、本地的手艺人,还有温州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坐满了整个会议室。
苏晚作为发起人,首先介绍了联盟的宗旨:“咱们‘非遗手艺人联盟’,就是要让各地的手艺人聚在一起,共享资源、交流技艺、共同创新,让非遗走进生活,传承下去。今天,咱们就一起把联盟章程定下来,再说说接下来的计划。”
刘阿姨第一个发言,手里拿着孙爷爷的刺绣香囊:“我这次来梧桐巷,最大的收获就是跟孙大哥交流了刺绣针法,以后咱们南北刺绣可以多合作,比如一起绣一幅‘中国非遗地图’,每个地方绣上当地的非遗特色。”
四川的剪纸老艺人接着说:“我想在联盟里搞个‘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各地的手艺人去学校讲课,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我已经跟几所四川的学校联系好了,就等大家一起参与。”
洞头的陈师傅通过视频说:“我最近在研究贝雕和陶瓷的结合,想做一批贝雕陶瓷摆件,要是联盟里有会做陶瓷的手艺人,咱们可以合作试试。另外,下个月洞头的‘贝雕灯笼节’,想邀请联盟的手艺人来参加,一起搞个‘线上线下联动放灯’活动。”
吴叔听了,立刻举手:“我会做点心模具,要是陈师傅需要贝雕花纹的模具,我可以帮忙做。下个月的灯笼节,我也想去,教大家做贝雕花纹的月饼。”
张奶奶也笑着说:“我剪了些贝雕灯笼的剪纸,到时候可以带去洞头,贴在灯笼上,再教孩子们剪,让剪纸和贝雕结合起来。”
会议开得格外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定好了联盟章程,还确定了接下来的计划:下个月参与洞头“贝雕灯笼节”、下个月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年底办一场“全国非遗手作展”。
林晓在会上宣布,联盟线上平台正式上线,手艺人可以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发布作品、交流技艺、寻找合作方,还能预约元宇宙馆的“手艺人直播间”。她打开电脑,展示了平台的界面:“大家看,这个‘资源共享’板块,可以发布材料渠道、工具转让信息;这个‘技艺交流’板块,可以上传教学视频、提问解惑;这个‘合作对接’板块,能发布合作需求,比如陈师傅想找做陶瓷的手艺人,就在这里发布,很快就能找到。”
手艺人纷纷拿出手机,扫码注册账号,有的还当场发布了第一条动态:刘阿姨上传了“南北合璧”秦绣作品,四川老艺人发布了蜀绣剪纸教学视频,吴叔则发布了求购贝雕原料的信息。
会议结束时,夕阳已经西斜。手艺人聚在展厅里,吃着吴叔做的非遗月饼,喝着桂花酒,聊着接下来的计划。刘阿姨拉着孙爷爷,商量着一起绣“中国非遗地图”的细节;四川老艺人跟张奶奶,讨论着怎么把剪纸和蜀绣结合;陈师傅通过视频,跟吴叔确定贝雕模具的设计方案。
苏晚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她走到元宇宙体验区,戴上VR眼镜,进入“非遗手艺人联盟”虚拟展厅——里面已经摆满了各地手艺人的作品,西安的皮影、四川的蜀绣剪纸、洞头的贝雕、江南的刺绣,还有游客制作的数字藏品,虚拟的灯笼在展厅里飘着,上面写着“非遗传承,合作共赢”。
林晓走过来,递过一杯桂花酒:“苏晚姐,你看,咱们的联盟刚启动,就有这么多手艺人加入,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壮大。对了,温州大学的‘非遗数字传承’选修课明天就开课了,学生们已经准备好了元宇宙馆场景设计的方案,想请您去指导。”
“好啊,明天我跟你一起去。”苏晚接过酒杯,看着展厅里热闹的人群,“咱们的非遗传承之路,才刚刚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更多的手艺人要联系,更多的非遗故事要讲。”
夜色渐深,市文化馆的灯光依旧明亮。“非遗与生活”展的游客渐渐散去,但手艺人的讨论声还在继续。忆槐亭旁的桂花香气飘进展厅,与非遗手作的气息缠在一起,像是在诉说着非遗的生命力,也像是在期待着联盟的未来。
苏晚知道,“非遗手艺人联盟”的启动,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她们要带着联盟的手艺人,去更多的地方,办更多的展览,教更多的人,让非遗不仅活在博物馆里,更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在每个人的心里。而那些关于非遗传承的约定,那些跨越地域的合作梦想,正像梧桐巷的桂花一样,在时光里悄然绽放,香飘远方。
http://www.paoshu5.cc/book/44516/2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