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稳供优配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新办公室的采购部货架上,渐渐堆满了不同颜色的面料样品——浅蓝的精梳棉、米白的桑蚕丝、深灰的羊毛,每块布角都别着小标签,写着供应商名字和检测数据。张芳芳翻着这些样品,突然对采购主管小王说:“下周咱们去趟浙江,那家做有机棉的供应商,我得亲自去看看。”
浙江的面料厂在郊区,车子刚拐进工业园,就看见厂门口堆着成卷的棉花,包装上印着“有机认证”的标志。
厂长领着他们进车间,机器轰鸣里,张芳芳蹲在验布机旁,看着面料缓缓穿过检测镜头,“这棉纤维的长度得再测测,咱们做衬衫要的是耐洗不变形。”
厂长立刻让人取来检测仪,数据出来时,小王凑过来看,“芳姐,比国标还长两毫米。”
座谈会上,张芳芳没先谈订单,反而问起去年台风天的情况,“听说去年你们这儿淹了厂房,当时客户的订单怎么处理的?”厂长愣了愣,随即笑了,“我们在隔壁镇有个备用仓库,还跟三家棉农签了保底协议,再大的灾也能撑三个月。”
张芳芳点点头,又从包里的拿出质检报告,“我要的这批有机棉,色牢度必须达到4级以上,缩水率不能超过3%,能做到吗?”厂长拍着胸脯保证,“每批货我们都先送样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合格了再给您发货。”
离开浙江,他们又去了江苏的纽扣厂。这家厂是老周总推荐的,主打手工珍珠扣。走进样品间,张芳芳拿起一颗纽扣,对着光看了看,“这珍珠层的厚度够不够?别穿两次就掉皮。”
老板立刻拿来卡尺,“您放心,我们的纽扣珍珠层都在0.3毫米以上,还经过耐磨测试。”说着他拿出一台机器,将纽扣放在里面反复摩擦,几分钟后取出来,表面依旧光亮。
张芳芳笑着说:“行,那咱们先试单五千颗,要是质量好,以后长期合作。”
最费周折的是找羊毛供应商。张芳芳联系了三家澳大利亚进口商,最终选定一家在上海有保税仓的。第一次见面,对方带着羊毛样品来公司,张芳芳让老郑当场做了缩率测试,“我们要做欧洲客户的大衣,缩率超过5%就废了。”老郑把羊毛放进洗衣机,模拟日常洗涤流程,烘干后量了量,“缩了2.8%,达标了。”张芳芳却没立刻签合同,“我要去你们的保税仓看看,确认这批羊毛的报关单和检疫证明。”
去保税仓那天,张芳芳仔细核对了每一份文件,又抽查了几包羊毛,确认没有掺假。对方忍不住问:“张总,您这么谨慎,以前是不是吃过亏?”
张芳芳笑了笑,想起创业初期,曾因为买了劣质面料,导致整批货返工,“做外贸就是做口碑,原材料差一点,客户那边就可能出大问题。”
回到公司,张芳芳让小王整理供应商档案,每一家都要标注“应急方案”和“质检标准”。有天晚上,她加班到深夜,翻着档案突然想起什么,给浙江的面料厂打去电话,“要是棉价涨了,咱们得提前一周沟通,我好跟客户调整报价。”对方很快答复,“我们定个浮动区间,涨超5%再协商,您放心。”
月底,第一批有机棉送到车间。老吴拿着面料,笑着对张芳芳说:“这棉料摸着就不一样,工人缝的时候都省心。”张芳芳走到生产线旁,看着面料变成一件件衬衫,突然觉得心里踏实极了——从浙江的棉田到江苏的纽扣厂,从上海的保税仓到自家的车间,这条供应链就像一条结实的绳子,把每个环节都牢牢拴在一起。她知道,只有把源头把控好,后面的生产、质检、交付才能顺顺利利,公司的根基才能越扎越稳。
质量追溯系统上线那天,张芳芳特意把车间的工人都召集到一起,长桌上摊着刚印好的追溯标签,红底黑字的编码格外醒目。老郑拿起一枚标签,往刚下线的衬衫领口一贴,指着上面的数字说:“大伙看仔细了——这‘’是面料批次,浙江有机棉厂这个月送来的;后面‘L07’是缝纫工李姐的编号,最后‘Z02’,就是我老郑质检的记号。”
张芳芳伸手把衬衫拿过来,翻到内侧的标签,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牛皮纸封面的登记册,“每个编码都能在这册子上查到根。”她翻开册子,指着其中一页,“你们看,批次的棉,进货时的检测报告附在这儿;李姐缝这批衬衫时,机器调试记录在这;老郑质检那天,水洗测试的结果也写得明明白白——哪步出了问题,顺着编码一查就准。”
李姐凑过来摸了摸领口的标签,笑着说:“以后再不用怕客户问‘这衣服谁缝的’,有编码在,咱们的活儿经得起查!”老郑也跟着点头,从桌上拿起另一本登记册:“车间每个工位都配了一本,你们缝完、检完,就在对应的编码后面签个字,咱们的衣服,每件都得有‘身份证’。”
张芳芳举着衬衫给大家看,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照在标签的编码上,“以前咱们靠记性记流程,现在靠这编码、这册子,把每一步都钉死了。客户要是想查,咱们把登记册复印一份寄过去,比说再多‘保证质量’都管用。”工人们听了,都忍不住点头——这看得见、查得到的追溯,比啥都让人踏实。
有天下午,外贸部突然接到欧洲客户的反馈,说收到的一批衬衫里,有两件袖口缝线松了。张芳芳立刻让小王查看,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生产信息,“是三组的小张缝的,那天她家里有事,可能分心了。”
她没批评小张,反而带着那件衬衫去了车间,“咱们来看看问题出在哪。”小张红着脸,指着缝线说:“那天压线时没调好针距,导致线迹太稀。”
张芳芳点点头,让老吴演示正确的调针距方法,“以后大家遇到情况要及时说,别硬扛,质量比速度重要。”
为了让质量管理更深入,张芳芳还在车间设了“质量之星”评比栏。每周评选出做工最精细的工人,照片贴在栏上,还发奖金。
李姐第一次上榜时,拿着奖金笑得合不拢嘴,“以前觉得缝衣服只要能穿就行,现在知道,好做工能当‘明星’!”渐渐地,车间里形成了比着干的氛围,有次抽检,全车间的合格率竟然达到了100%,老郑拿着报表,跑到办公室跟张芳芳报喜,“芳姐,咱们这质量,在行业里绝对是顶尖的!”
最让张芳芳欣慰的是,有次上海客户来考察,看到追溯标签后,当场追加了订单,“以前跟别的工厂合作,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诿,你们这追溯标签,让我们心里踏实。”
客户还特意拍了追溯标签的照片,发到行业圈里,引来不少同行询问。张芳芳趁机公开经验,“质量管理不是喊口号,得让每个环节都看得见、查得清。”
年底时,公司收到了省外贸厅颁发的“质量信用AAA企业”证书。颁奖那天,张芳芳带着老郑和小王一起去了。站在领奖台上,她拿着证书,想起刚开始做质量管理时的困难——有人觉得麻烦,有人觉得没必要,但现在,所有人都明白,正是这份严谨,让公司走得更远。
下台后,老郑凑过来说:“芳姐,咱们明年能不能再升级下系统,把客户反馈也加进去?”张芳芳笑着点头:“好啊,咱们一起琢磨。”
回到公司,张芳芳把证书挂在新办公室的墙上,旁边是密密麻麻的质检报告和追溯系统的图片。
她看着这些,突然觉得心里满是底气——从稳固的供应链到严格的质量管理,从细致的追溯系统到员工的质量意识,这些点点滴滴,就像一块块砖,共同筑起了公司的根基。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守住质量这道线,公司就能在服装进出口行业的浪潮中,稳稳地向前航行。
“质量信用AAA企业”的证书刚挂上墙,张芳芳就收到了浙江面料厂寄来的新年礼盒——里面装着块新研发的竹纤维面料,附了张纸条,“张总,这面料透气性好,还抗菌,咱们明年可以试试做夏季童装。”
她拿着面料在阳光下看了看,柔软的质地让她想起悦昕穿衣服时总念叨的“舒服的料子”,当即让设计部拿去做样品。
没过多久,上海客户的春季订单就来了,指定要用这种竹纤维面料做2000件儿童衬衫。
生产前,张芳芳特意让老郑做了次全面检测,“不仅要测色牢度和缩水率,还要做抗菌测试,给孩子穿的衣服,安全第一。”老郑拿着检测报告来找她时,眼里满是惊喜,“芳姐,抗菌率达到99%,完全符合婴幼儿服装标准!”
生产过程中,张芳芳每天都会去车间盯进度。有天她发现,新员工小周在缝衬衫领口时,针脚总是歪一点。
她没直接批评,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在旁边,拿起针线示范,“你看,缝领口要跟着领衬的弧度走,每针间距控制在0.8厘米,这样才平整。”
小周跟着学了几遍,针脚渐渐整齐了,后来还成了车间里的“领口 specialist”,专门帮同事调整领口缝线。
这批童装发货那天,张芳芳特意在每个包装箱里放了张卡片,印着“如有任何质量问题,可随时联系我们”。
半个月后,客户有了反馈,还附了张孩子们穿着衬衫玩耍的照片,“家长们都说面料舒服,还有人问在哪买的,咱们下批订单能不能加量?”
张芳芳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车间的“质量之星”评比栏旁。工人们路过时,都会停下来看看,李姐笑着说:“没想到咱们做的衣服,能让这么多孩子
http://www.paoshu5.cc/book/45690/1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