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诗剑行:李太白穿越录 >第294章 夜郎诏书,流放之途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94章 夜郎诏书,流放之途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土地庙那场不欢而散的“邀请”之后,李白并未离开兖州地界,反而就在左近的山野间寻了一处更为僻静的山洞暂居下来。他仿佛一只感知到风暴将至的孤鹤,收敛了羽翼,静待着命运的来临。他知道,李辅国的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来的,恐怕就不是“邀请”,而是雷霆手段了。

  洞外寒意料峭,冬日的北方山野,草木凋零,一片肃杀。洞内,李白盘膝而坐,青莲剑横于膝前,呼吸绵长,与周遭山石的呼吸隐隐相合。「诗剑归真」的境界让他即便在沉睡中也能保持着一丝对外界的敏锐感知。

  然而,预想中的大军围剿或是高手暗杀并未立刻到来。时间在寂静中流淌了数日,只有山风呼啸,野兽低嚎,仿佛那日的三名宦官只是一场幻梦。

  但这寂静,反而更让人心悸。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

  终于,在一个铅云低垂、似乎即将落雪的午后,洞外传来了截然不同的动静。

  不是武林高手的轻盈,也不是军队行进的嘈杂,而是一种带着官家威仪、却又因山路难行而显得有些杂乱的脚步声,其中还夹杂着金属甲片碰撞的铿锵声,以及一种…宣读圣旨时特有的、故作庄严的肃穆感。

  来了。

  李白缓缓睁开眼,眸中无悲无喜,只有一片深潭般的平静。他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青衫,拿起青莲剑,从容地走出了山洞。

  洞外,景象果然不同。

  足足有五十名顶盔贯甲、手持长戟的禁军士兵,在一个身着绯袍宦官和一名按刀而立的武将带领下,肃立于山洞前的一片空地上。士兵们神情冷峻,眼神中带着一丝执行特殊任务的警惕与…若有若无的敬畏?毕竟,眼前这位青衫客的传说,早已传遍军中。

  那绯袍宦官,并非上次那人,但眉眼间的阴鸷与倨傲如出一辙。他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绢帛,见到李白出来,脸上挤出一丝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尖着嗓子道:“李太白,接旨——!”

  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惊起几只寒鸦。

  李白立于洞前,身形挺拔如松,并未下跪,只是淡淡地看着那宦官,以及他身后那些如临大敌的士兵。

  那宦官脸色一沉,似乎想呵斥,但接触到李白那平静无波却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目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得强忍着不快,展开圣旨,用他那特有的尖锐嗓音,抑扬顿挫地宣读起来:

  “敕曰:前左拾遗李白,本布衣之身,蒙恩擢用,理当竭诚报效,以尽臣节。然尔恃才傲物,辞官不受,已失人臣之礼;更兼擅蓄私兵,结交匪类,行踪诡秘,谤议朝政!御史风闻,有勾连藩镇、心怀怨望之嫌!朕念尔昔日微功,不忍加诛,然国法森严,岂容姑息?!”

  宦官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种宣判般的严厉:

  “着即,削去‘青莲居士’封号!贬为庶人!流放夜郎!即日启程,不得延误!钦此——!”

  “夜郎……”

  这两个字如同带着某种魔咒,在山谷寒风中散开,带着一股荒远、瘴疠、有去无回的绝望气息。

  那宦官念完,将圣旨合拢,居高临下地看着李白,冷笑道:“李太白,哦不,现在该叫你李白了。谢恩吧?还是说,你想抗旨?”

  他身后的禁军士兵们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长戟,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点。那按刀而立的武将,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眼神锐利如鹰,死死锁定着李白,只要他稍有异动,立刻就会拔刀相向!

  抗旨?以李白的武功,这五十名禁军加上一个武将、一个宦官,未必能留得住他。甚至,他若暴起发难,在场之人恐怕无一能生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白身上,等待着他的反应。是怒发冲冠,拔剑相向?还是悲愤交加,仰天长啸?

  然而,李白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未曾泛起。仿佛那被削去封号、贬为庶人、流放万里之外的判决,与他毫无关系。

  他甚至还轻轻笑了一下,那笑容里带着几分了然,几分讥诮,更有一丝……解脱?

  “终于……来了。”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那卷明黄色的圣旨,扫过那宦官得意的嘴脸,扫过那些紧张万分的士兵,最后,落在了远方铅灰色的天际。

  他没有谢恩,也没有抗旨。

  只是平静地向前走了几步,走到那宦官面前,伸出手。

  “拿来。”

  简单的两个字,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宦官被他这平静的态度弄得一愣,下意识地将手中的圣旨递了过去。

  李白接过那卷决定了他命运的绢帛,看也没看,随手塞入了怀中,仿佛那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物事。

  “何时启程?”他问道,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询问明天的天气。

  “即…即日!”宦官被他这反应搞得有些措手不及,气势不自觉地弱了几分。

  “好。”李白点了点头,“容我取些随身之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转身走回山洞,片刻后出来,背上多了一个小小的包袱,里面除了一壶酒,几块干粮,别无长物。青莲剑,依旧佩在腰间。

  “走吧。”他对着那宦官和武将说道,率先向着下山的路走去。步履从容,青衫在寒风中拂动,竟不像是被押解的流放犯,反倒像是……在引领着这群官兵前行!

  那武将和宦官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与难以置信。他们预想过各种情况,甚至做好了血战的准备,却唯独没想过,对方会如此……顺从?不,不是顺从,那是一种更超然的、仿佛这一切早已在他预料之中、甚至是他所期待的态度!

  “押…押上他!走!”宦官反应过来,有些气急败坏地喊道。

  士兵们这才如梦初醒,连忙分成两列,将李白“簇拥”在中间,向着山外走去。只是这“押解”,怎么看都显得有些……滑稽和无力。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开。

  当李白在这队官兵的“护送”下,走出山区,踏上通往西南的官道时,道路两旁,不知何时已聚集起了黑压压的人群。

  有附近的村民,有闻讯从瑕丘城赶来的士子商贾,甚至还有一些衣衫褴褛、但眼神精悍的江湖客隐匿在人群之中。

  “李居士!”

  “剑仙!”

  “冤枉啊!”

  人们看着被官兵“簇拥”着、却神色平静从容的李白,群情激动。有人高呼其名,有人低声咒骂朝廷昏聩,有人忍不住失声痛哭。

  几名士子模样的年轻人,更是激动地想要冲过官兵的阻拦,被士兵们用长戟逼退。

  “奸臣当道!忠良蒙冤!天理何在!”一个年轻士子不顾危险,厉声高呼。

  那绯袍宦官脸色铁青,尖声喝道:“大胆!尔等欲造反耶?!再敢喧哗,以同党论处!”

  官兵们刀剑出鞘半寸,寒光闪闪,试图威慑人群。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前行的李白,忽然停下了脚步。

  他转过身,面向那些激动而悲愤的百姓,拱了拱手,朗声道:“诸位乡亲父老,诸位朋友!”

  他的声音清越,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让骚动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李白此番西南之行,非为蒙冤,实乃…夙缘已至。”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关切而愤怒的脸庞,脸上露出一丝温和而超然的笑容,“夜郎风光,别具一格,李某心向往之久矣。朝廷成全,正好遂了我游历天下之心愿。”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连那宦官和押解的官兵都目瞪口呆。

  流放夜郎,这等于是踏上一条不归路,他居然说是“夙缘已至”?是“游历天下之心愿”?

  这是何等的……豁达?还是……疯了?

  “诸位不必为我担忧,更不必为我鸣不平。”李白继续说道,语气平静而坚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人间山河,李某已看过,守护过,无愧于心。此后路途,是风是雨,是福是祸,皆是我命,我自坦然受之。”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众人,看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只望诸位,各安天命,珍惜眼前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光景。”

  说完,他再次拱手,深深一揖。

  然后,不再停留,转身,继续沿着那条通往西南、通往夜郎的漫漫长路,从容走去。

  青衫背影,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在无数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渐行渐远。

  没有镣铐,没有囚车。

  只有一袭青衫,一柄长剑,一卷圣旨,一壶浊酒。

  以及,那踏向宿命终点的,无比坚定而平静的步伐。

  人群寂静无声,唯有寒风呜咽。

  不知是谁,率先低声啜泣起来。

  很快,哭声连成一片,如同为一位即将远行的王者,奏响的悲壮挽歌。
  http://www.paoshu5.cc/book/45888/3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