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都是一群畜牲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而陈康构建的保护伞,早已像毒瘤一样渗透到临江省公检法系统的每一个角落。

  王芳梳理人事档案时发现,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黄兴发、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志远、省法院副院长张文涛,

  还有六个地级市的公安局长,全都是陈康 “一手提拔” 的,

  所谓的 “提拔”,就是明码标价的 “卖官”。

  1988 年,黄兴发想当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给陈康送了二十万现金,还把自己在黄金海岸的联排别墅送了一半产权给陈康;

  省检察院的刘志远,为了当上副检察长,不仅送了十万,还帮陈康掩盖了他儿子醉酒撞死人的案子;

  就连京海市局的赵立冬,也是花了二十万买的副局长位置,这笔钱在当时能买三套房子,赵立冬为了凑钱,甚至把老家的祖宅都卖了。

  这些被陈康 “提拔” 的官员,形成了一张严密的 黑恶“保护网”,

  只要陈泰那边出了问题,他们就会第一时间 “灭火”。

  1989 年,有个叫林薇的女记者,调查陈泰团伙拐卖人口的事,写了一篇报道准备刊登,结果赵立冬提前得到消息,

  以 “造谣惑众” 的名义把林薇抓了起来,还让手下对她严刑逼供,逼她承认 “报道是假的”。

  后来林薇趁看守不注意,偷偷写了封举报信,结果被赵立冬发现,没过几天,林薇就 “失踪” 了 ,

  据有关知情人士透露,赵立冬把人交给陈泰之后,陈泰让人把林薇装进麻袋,扔进了京海的江里,连尸体都没找到。

  还有更荒唐的:监狱里的犯人,只要给陈泰交钱,就能 “保外就医”。

  有个叫张猛的矿二代,因为强奸杀人被判了死刑,结果他家人给陈泰送了五万,

  陈泰就找陈康打招呼,让监狱长伪造了 “肝硬化晚期” 的病历,把张猛弄出了监狱。

  出狱后,张猛不仅没悔改,还直接去找女孩一家报复,在女孩家里将女孩的妹妹轮奸杀害,然后又对其整个家庭灭门。

  最后竟然没事人一样在外面逍遥快活,并且放话说,在临江只要他愿意,他杀多少个人都不会进去.......

  这些官员们,拿着国家的俸禄,却做着伤天害理的事,他们的手上沾满了无辜百姓的血泪。

  至于陈氏兄弟的发家史,更加不是什么 “励志传奇”,

  而是一部用百姓血泪浇筑的罪恶史,每一页都写满了暴力、贪婪与背叛。

  七六年的台海县,还是京海市的一个偏远地区穷得叮当响的小县城,

  陈康只是县公安局里一个不起眼的普通民警,每月工资只有三十七块五;

  弟弟陈泰则是县城里出了名的 “混混”,整天游手好闲,靠偷鸡摸狗、敲诈小商贩过活,

  那时候他最常干的事,就是在菜市场门口堵着卖菜的老农,

  要么抢一把青菜,要么讹五毛一块的 “保护费”,被人追着骂 “陈癞子”。

  改变命运的 “机会”,出现在 1981年。

  当时台海县公安局要提拔一名副局长,陈康看着身边的同事都在托关系,也动了歪心思。

  他知道陈泰手里攒了点敲诈来的 “闲钱”,就让陈泰把家里唯一的老房子卖了,凑了一千两百块,

  这笔钱在当时能买三头黄牛,是普通家庭两年的收入。

  陈康拿着这笔钱,连夜送到了县委书记家里,又拍着胸脯保证 “以后一定听话”,终于如愿当上了县公安局副局长。

  从那天起,陈氏兄弟的 “黑钱帝国” 开始搭建。

  陈康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陈泰垄断县里的砂石生意。

  当时台海县正在修公路,砂石需求大,有五六个老商户靠拉砂石谋生,每户每月能赚两百多块。

  陈泰带着几个混混找上门,要么逼人家 “入伙”,要么就掀摊子、砸卡车,

  有个叫老周的商户不肯屈服,当天晚上就被陈泰的人打断了腿,家里的砂石场也被一把火烧了,

  最后老周只能带着家人逃到外地。

  垄断砂石生意后,陈泰把砂石价格从每方三块五涨到八块,一年就赚了三万多,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职工三十年的工资。

  有了第一桶金,陈氏兄弟的胃口越来越大。

  1985 年,南方开始流行电子表、录音机,陈泰又盯上了 “走私” 生意。

  他从广州倒腾来一批走私的电子表,一块成本五块,在台海县能卖到十五块;

  录音机更是暴利,走私来的 “夏普” 录音机成本两百,转手就能卖五百。

  为了打通海关和工商的关系,陈康每月给县海关的办事员送五十块 “好处费”,

  给工商局的科长送一百块,还经常请他们去县城的 “国营饭店” 吃红烧肉,

  那时候国营饭店的一桌菜要三十多块,是普通人家半个月的生活费。

  靠着陈康的掩护,陈泰的走私生意做了三年,赚了足足二十多万,成了台海县有名的 “暴发户”。

  到了八十年代末,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陈氏兄弟又把黑手伸向了濒临破产的国企。

  当时台海县有一家纺织厂,有两百多名职工,因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县里准备以五万块的价格 “打包出售”。

  陈泰通过陈康找了县委书记,只花了三万块就买下了纺织厂,

  转手又把厂里的二十多台织布机以每台一千五的价格卖掉,又把厂区的三亩地卖给房地产商,里外里一倒腾就赚了十五万。

  厂里的老职工们没了工作,每月只能领十五块的 “救济金”,

  有个在厂里干了二十年的老工人,因为交不起女儿的学费,最后跳了河。

  钱越赚越多,陈康的官也越做越大。

  1986年,他靠给当时的省政法委书记送了五万块,从县公安局长坐火箭般实现了三级跳,以响应燕京重用年轻干部号召的名义,升到了地级市的政法委书记;

  1998 年,又花了二十万块买通省里乃至燕京的关系,搭上了钟家声那条线,

  爬到了省政法委书记的位置,

  这二十万块在当时能在京海市买二十套一百四十平米的厅级领导标准住房!

  是多少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每升一级,他就把 “卖官” 的生意做得更大:

  县公安局长的位置卖八千,地级市的公安局长卖五万,省厅副厅长的位置卖二十万。

  当时临江省有六个地级市的公安局长,全都是他的 “买家”,

  这些人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给陈康 “上供”,然后帮陈泰掩盖罪行。

  而陈泰则靠着弟弟的保护伞,把生意从京海扩展到全省。

  他成立了 “建工集团”,垄断了临江省一半以上的建筑项目,

  凡是他看中的项目,其他开发商要么被威胁退出,要么就会遭遇 “意外”:

  工地塌方、材料被偷,最后只能乖乖让给陈泰。

  到 1989 年,建工集团成了临江省最大的民企,名下有房地产、酒店、矿山,甚至还有一支数百人的 “私人武装”,

  名义上是集团的保安部,实际上养的大多是有案底的流氓混混,甚至是背负任命的亡命徒。

  保安部经理就是刀疤脸,

  这数百人每人都配有猎枪和管制刀具,专门负责 “解决麻烦”:

  上访的职工被他们打断腿,举报的记者被他们沉江,连竞争对手都敢直接绑架。

  短短十年,陈氏兄弟就从台海县的底层混混,爬到了临江省的金字塔尖。

  陈康出门时前呼后拥,警车开道,住的是三百多平米的别墅;

  陈泰则成了 “知名企业家”,当选了省政协委员,经常在电视上谈 “社会责任”,

  还捐了两万块建希望小学,被媒体称为 “慈善家”。

  可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绝望:

  水泥厂的下岗职工老张,因为陈泰开启并购后断了他的医保,交不起三万块的手术费,

  眼睁睁看着患胃癌的妻子疼死在病床上;

  农村女孩小花,14 岁时被陈泰的人拐走,她的父母为了找女儿,跑遍了大半个国家,花光了所有积蓄,

  最后父亲在找女儿的路上出了车祸,母亲受不了打击疯了,每天在村口喊 “小花回家”;

  还有那些被卖到海外的女孩,有的在缅北的赌场里被折磨致死,有的在中东的富人家里当奴隶,连尸骨都回不了祖国,

  这些人的苦难,成了陈氏兄弟步步高升的垫脚石,成了他们酒桌上炫耀的 “功绩”。

  谁能想到,临江省最风光的兄弟,竟是踩着无数人的血泪,才站到了权力与财富的顶端?

  祁同伟把这些证据材料堆在办公桌上,从早上看到晚上,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山。

  他看到孙连城整理的 “国资流失清单”,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

  看到李伟拍的仓库照片,女孩们惊恐的眼神像针一样扎他的心;

  看到王芳列的 “买官名单”,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是他平时要打交道的政法官员。

  他想起高强夫妇倒在菜市场的血泊里,想起梁露在白金瀚包间里的哭喊,想起那些上访职工无助的眼神,

  一股巨大的悲愤从心底翻涌上来,堵得他喘不过气。

  “砰!” 祁同伟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震得跳了起来,热水洒了一地。

  他再也忍不住,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对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怒吼:“阳光下竟然有这样的罪恶?!

  这特么还是共产党的天下吗?

  陈康、陈泰,你们都是一群畜生!

  彻头彻尾的畜牲!

  我祁同伟要是不把你们绳之以法,就不配穿这身警服!”

  他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带着从未有过的愤怒和决绝。

  窗外的京海,灯火辉煌,可在这繁华的背后,还有多少看不见的黑暗?
  http://www.paoshu5.cc/book/45892/2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