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 >PCB:从“电路板”到“电子设备的骨架”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PCB:从“电路板”到“电子设备的骨架”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咱们每天用的手机、电脑、智能手表,还有前面聊过的AI服务器、自动驾驶汽车,里面都藏着一个关键零件——PCB。你拆开手机后盖,看到那块绿色的、带着密密麻麻细线和小零件的板子,就是PCB。它看着不起眼,却是所有电子设备的“骨架”和“神经网”:没有它,芯片、电池、摄像头这些零件就是零散的“积木”,根本没法协同工作。今天就用最通俗的话,把PCB的“是什么、长什么样、怎么造、有啥用、分哪些类”全讲透,让你一看就懂。

  一、先搞明白:PCB到底是个啥?

  咱们先抛掉专业术语,用“生活化类比”理解PCB。你可以把电子设备想象成“一栋房子”:

  - 芯片、电池、摄像头这些零件,就像房子里的“家具”(沙发、床、冰箱),负责具体功能;

  - PCB就是房子的“地板 墙壁 电线”——它不仅要把所有“家具”固定在正确位置,还要通过板上的“细线”(导电线路),把“家具”之间的电线连起来,让电流和信号能顺畅传递。

  简单说,PCB就是“电子零件的安装板 连接线路的集合体”,全称叫“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以前没有PCB的时候,电子设备里的零件靠一根根电线手工连接,又乱又容易断——就像房子里的家具用铁丝随便绑着,既不牢固也不整齐。有了PCB,所有线路都“印”在板子上,零件直接焊在上面,又整齐又可靠,这也是它叫“印制电路板”的原因。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你用的手机里,至少有3-5块PCB——主板(最大的那块,装芯片、内存)、摄像头模组里的小PCB、充电接口附近的PCB。如果把手机里的PCB拆掉,所有零件都会散架,信号传不出去,手机直接变“砖”。再比如AI服务器,里面有十几块甚至几十块PCB,每一块都负责连接不同的GPU、内存、接口,没有这些PCB,AI服务器根本没法处理海量数据。

  总结一下:PCB的核心作用就两个——固定零件(让零件有地方装)、传递信号和电流(让零件之间能“沟通”),是所有电子设备“缺一不可的基础”。

  二、PCB长什么样?认识它的“关键部件”

  咱们拿手机主板(最典型的PCB)来举例,拆解它的“外貌特征”,你以后看到PCB就能一眼认出关键部分:

  1. 基板:PCB的“底板”,决定板子的“底子”

  基板是PCB最基础的部分,就是你看到的“绿色板子”(也有黑色、蓝色的,但绿色最常见)。它不是普通的塑料板,而是用“玻璃纤维布 树脂”做的——就像“钢筋混凝土”,玻璃纤维布是“钢筋”,负责支撑和抗摔;树脂是“水泥”,负责绝缘(防止线路短路)。

  为啥常用绿色?不是因为好看,而是生产时要在基板上印“线路图”(后面会讲),绿色的基板能让线路图更清晰,工人检查时更容易发现瑕疵。当然,高端设备(比如苹果手机、AI服务器)也会用黑色PCB,主要是为了美观和防腐蚀,但成本更高。

  基板的厚度也有讲究:手机里的PCB薄到0.5毫米(比指甲盖还薄),能节省空间;AI服务器里的PCB要厚到2-5毫米,因为要装很多重型零件(比如GPU),得够结实。

  2. 导电线路:PCB的“电线”,负责“传信号”

  基板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银色细线”,就是导电线路,主要用铜做的(铜导电好、成本低)。这些线路不是乱印的,而是工程师设计好的“路线图”——就像城市里的“马路”,每一条线路都对应一个“目的地”,比如有的线路连芯片和内存,负责传递数据;有的线路连芯片和电池,负责传递电流。

  线路的粗细也有讲究:传递大电流的线路(比如连电池的)要粗一点(像宽马路),防止电流太大烧断;传递小信号的线路(比如连摄像头的)可以细一点(像窄马路),节省空间。AI服务器里的线路特别精细,有的线宽只有0.05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因为要传递高速信号(比如每秒几十GB的数据),线路太粗会影响信号速度。

  3. 焊盘:PCB的“插座”,用来“装零件”

  你会看到PCB上有很多“小圆点”或“小方块”,这些是焊盘,也是用铜做的,表面会镀一层锡(防止铜生锈,方便焊接)。零件(比如芯片、电阻、电容)的引脚,就是通过焊盘“焊”在PCB上的——就像家具的“地脚螺丝”,把零件固定在PCB上,同时让零件的引脚和PCB的线路连通。

  焊盘的大小和形状,要跟零件的引脚匹配:比如芯片的引脚很小,焊盘就得做成直径0.1毫米的小圆点;充电接口的引脚大,焊盘就得做成1毫米的方块。如果焊盘太大或太小,零件要么焊不牢,要么会短路。

  4. 过孔:PCB的“立交桥”,解决“多层线路交叉”问题

  很多PCB不是“单层”的,而是“多层”(比如手机主板是8层、10层,AI服务器PCB是20层、30层)。就像城市里的“多层立交桥”,每层都有线路,但线路要从上层连到下层,怎么办?靠“过孔”。

  过孔是PCB上钻的“小孔”,孔壁会镀铜,把上层和下层的线路连起来。比如AI服务器的PCB有20层,第1层的线路要连到第10层,就钻一个过孔,通过孔壁的铜实现“上下连通”。过孔的大小也不一样:小的过孔直径只有0.1毫米(用来连细线路),大的过孔直径有1毫米(用来连大电流线路)。

  5. 阻焊层:PCB的“保护漆”,防止“短路和损坏”

  你看到的PCB表面那层绿色的膜(跟基板颜色一样,但不是基板),就是阻焊层,用绝缘树脂做的。它的作用就像“保护漆”:

  - 防止线路裸露在外,被灰尘、汗水腐蚀(比如你用手机时,手上的汗如果碰到线路,会导致短路);

  - 防止焊接时焊锡粘到不该粘的地方(比如两条线路之间,如果粘了焊锡,会短路);

  - 增加PCB的硬度,防止板子弯曲变形。

  阻焊层上还会印“白色的字”(比如零件型号、厂家标志),这些是“丝印层”,方便工人安装和维修时识别零件——就像家具上的“说明书标签”,告诉你哪个零件装在哪。

  三、PCB是怎么造出来的?从“一张板”到“成品”的7步

  PCB的生产过程看起来复杂,但拆成步骤后很容易懂。咱们以最常见的“多层绿色PCB”为例,看它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

  1. 第一步:设计线路图——画好“马路规划图”

  就像盖房子前要画设计图,造PCB前要先设计“线路图”。工程师用专门的软件(比如AltiuDesigner),根据电子设备的需求,画出每一层PCB的线路、焊盘、过孔的位置——比如手机主板的线路图,要明确“芯片的哪个引脚连到内存的哪个引脚”“电池的正极连到哪个焊盘”。

  设计好的线路图会导出成“Gerber文件”(相当于PCB的“施工图纸”),发给生产厂家。这一步很关键,如果线路图画错了,后面造出来的PCB就是“废品”,比如把芯片和电池的线路画反,装上去会直接烧零件。

  2. 第二步:裁剪基板——把“大钢板”切成“小块”

  生产PCB的原材料是“基板卷材”(像大卷的壁纸,宽度1米多,长度几百米)。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的大小,把基板卷材裁剪成“小块基板”——比如手机主板的基板,要切成跟手机主板一样大的长方形(大概10厘米×8厘米)。

  裁剪时要注意精度,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不然后面安装零件时会对不上位置。比如如果基板裁小了1毫米,芯片的引脚就会超出PCB的边缘,焊不上去。

  3. 第三步:印线路——把“马路”印在基板上

  这是最核心的一步,要把设计好的线路“印”在基板上,用的是“光刻技术”(跟芯片制造的光刻原理类似,但简单很多),分4小步:

  - 涂感光胶:在基板表面涂一层“感光胶”(像涂油漆),这种胶遇到紫外线会变硬,没遇到的会溶解;

  - 曝光:把线路图的“底片”盖在基板上,用紫外线照射——底片上“有线路的地方”会挡住紫外线,感光胶不变硬;“没线路的地方”紫外线能透过去,感光胶变硬;

  - 显影:用化学药水冲洗基板,把没变硬的感光胶(也就是要做线路的地方)冲掉,露出下面的铜箔;

  - 蚀刻:再用蚀刻药水(比如氯化铁)冲洗,把露出的铜箔腐蚀掉,剩下的就是“线路形状的铜”——这时候基板上就出现了银色的导电线路。

  这一步就像“刻印章”,通过感光、显影、蚀刻,把线路“刻”在基板上。线路的精度全靠这一步,AI服务器PCB的线路要细到0.05毫米,曝光时的误差不能超过0.001毫米,不然线路会断或短路。

  4. 第四步:做多层板——叠“多层立交桥”

  如果要做多层PCB(比如8层),就要把好几块“单层线路板”叠起来,再用胶水粘牢。具体步骤是:

  - 先做好每一层的单层线路板(比如第1层、第2层……第8层);

  - 在每两层之间夹一层“绝缘胶”(跟基板的树脂一样,负责绝缘);

  - 用高温高压(180℃、30公斤压力)把它们压在一起,变成一块“多层板”;

  - 最后钻过孔,在孔壁镀铜,把各层的线路连起来——这样多层线路就互通了。

  做多层板时,对齐很重要。比如第1层的过孔要跟第8层的过孔完全对齐,不然孔壁的铜连不上两层线路。AI服务器的30层PCB,叠层时的对齐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10。

  5. 第五步:焊盘处理——给“插座”镀锡

  多层板做好后,要处理焊盘:在焊盘表面镀一层锡(有的高端PCB会镀金)。为什么要镀锡?因为铜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氧化),生锈后焊锡粘不上去,零件就焊不牢。镀锡后,焊盘不仅不容易生锈,还能让焊锡更好地粘在上面。

  镀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热风整平”(把PCB浸在融化的锡里,再用热风把多余的锡吹掉,焊盘上就留下一层均匀的锡);另一种是“沉锡”(用化学药水让锡自动附着在焊盘上,更精细,适合小焊盘)。AI服务器的PCB用沉锡,因为焊盘小,热风整平容易把锡吹歪。

  6. 第六步:涂阻焊层和丝印——给PCB“穿保护衣、贴标签”

  这一步要给PCB涂阻焊层和印丝印:

  - 涂阻焊层:把绿色的阻焊胶涂在PCB表面(除了焊盘,因为焊盘要焊接零件,不能涂),然后用紫外线照射让它变硬——就像给PCB穿了一件“绿色保护衣”;

  - 印丝印:用白色的油墨,在阻焊层上印上零件型号、厂家标志(比如“R1”代表电阻1,“C2”代表电容2),然后烘干——这些字就是“标签”,方便后续安装零件。

  阻焊层的颜色可以选,除了绿色,还有黑色、蓝色、红色,但绿色最常见,因为成本低、检查方便。

  7. 第七步:检测和裁剪——确保“合格”再出厂

  最后一步是检测和裁剪:

  - 检测:用专门的设备(比如AOI自动光学检测机)检查PCB的线路有没有断、有没有短路、焊盘有没有漏镀锡——就像“质检”,不合格的要返工或报废;

  - 裁剪:如果一块大基板上做了好几块小PCB(比如一块1米×1米的基板上做了100块手机主板),就要用机器把它们裁成单独的小PCB;

  - 包装:把合格的PCB装在防静电袋里(防止静电损坏线路),然后装箱出厂,发给手机、服务器厂家。

  到这里,一块PCB就造好了。整个过程大概要5-7天,多层PCB(比如30层)要10天以上,而且每一步都不能出错,不然会影响后续电子设备的性能。

  四、PCB有哪些分类?不同设备用不同的PCB

  PCB不是“一刀切”的,不同的电子设备,需要不同类型的PCB。咱们按“结构”“用途”“技术难度”分三类,你一看就知道哪种设备用哪种PCB:

  1. 按“层数”分:单层、双层、多层——层数越多越高级

  这是最常见的分类,就像“单层楼、双层楼、多层楼”,层数越多,能装的零件和线路越多,技术难度也越高。

  - 单层PCB:只有一层线路,基板一面有线路,另一面没有。结构最简单,成本最低,主要用在“简单设备”上——比如收音机、手电筒、充电宝的电路板。你拆开充电宝,看到的那块只有一面有线路的绿色板子,就是单层PCB。它的缺点是线路少,不能装复杂零件(比如芯片)。

  - 双层PCB:基板两面都有线路,通过过孔把两面的线路连起来。比单层PCB能装更多零件,用在“中等复杂度设备”上——比如路由器、普通台灯、简单的智能手环。你拆开路由器,看到的那块两面都有线路的PCB,就是双层PCB。它的成本比单层高一点,但能满足大部分小家电的需求。

  - 多层PCB:三层及以上的PCB,层数从4层、6层到30层、40层不等。线路多、能装复杂零件,还能减少PCB的体积(比如手机里的8层PCB,比用4块双层PCB节省很多空间),用在“高端设备”上——手机、电脑、AI服务器、自动驾驶汽车。比如AI服务器的GPU加速卡,用的是20-30层PCB;手机主板用的是8-12层PCB。层数越多,技术难度和成本越高,30层PCB的成本是双层PCB的10-20倍。

  2. 按“用途”分:不同设备对应不同PCB——针对性设计

  每类电子设备的需求不同,PCB的设计也不一样,比如手机要“小而薄”,AI服务器要“能传高速信号”,汽车要“耐高低温”。

  - 消费电子PCB:用在手机、电脑、平板、智能手表上,特点是“小、薄、轻”,层数一般4-12层,线路细(0.1-0.2毫米)。比如手机主板的PCB,厚度只有0.5毫米,能装下芯片、内存、摄像头模组等几十种零件;智能手表的PCB更小,只有指甲盖大小,还得防水(表面要涂防水胶)。

  - AI服务器PCB:用在AI服务器、GPU加速卡上,特点是“层数多、线路密、能传高速信号”,层数16-40层,线路细到0.05毫米,还支持PCIe 6.0、1.6T光模块等高速接口。比如英伟达GPU加速卡的PCB,是24层的HDI板(后面会讲HDI),能传递每秒50GB以上的信号,不然AI服务器没法处理海量数据。胜宏科技做的AI服务器PCB,就是这类的代表,单机价值量1.5-2.4万元,是普通服务器PCB的5-8倍。

  - 汽车PCB:用在汽车的中控、导航、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上,特点是“耐高低温、抗震动、防腐蚀”,因为汽车在行驶中会遇到-40℃(冬天北方)到85℃(夏天暴晒)的温度变化,还会震动。比如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PCB,是16层的HDI板,能承受-40℃到125℃的温度,还能抗震动(防止零件焊盘脱落)。胜宏科技给特斯拉FSD做的PCB,就是这类,还通过了汽车行业的严苛认证。

  - 工业PCB:用在工厂的机床、机器人、传感器上,特点是“耐用、抗干扰”,因为工厂里有强电磁干扰(比如电机的磁场),PCB要能防干扰,不然信号会出错。比如工业机器人的PCB,要能抗电磁干扰,还能承受频繁的运动(机器人手臂转动时,PCB不会弯曲断裂)。

  3. 按“技术难度”分:普通PCB、HDI板、刚柔结合PCB——技术越高越稀缺

  有的PCB是“大众化产品”,很多工厂都能做;有的PCB是“技术尖子生”,只有少数厂家能量产。咱们按技术难度从低到高,拆解这三类PCB,你就能明白“为啥技术越高越稀缺”:

  (1)普通PCB:“入门款”,技术简单,随处可见

  普通PCB就是咱们平时在小家电、路由器里看到的那种,技术难度最低,生产门槛也低,国内至少有上千家工厂能做。它的核心特点是“线路不密、层数少、没有特殊工艺”,比如:

  - 层数多是4-8层,很少超过10层;

  - 线路宽度在0.15-0.3毫米(比头发丝粗,生产时不容易断);

  - 没有复杂的“埋孔、盲孔”(后面会讲,HDI板常用),只有简单的“通孔”(从顶层穿到底层的过孔);

  - 零件间距大,比如两个焊盘之间的距离在0.2毫米以上,焊接时不容易粘在一起。

  举个例子:你家的路由器主板、电风扇的控制板、普通台灯的电路板,都是普通PCB。这些设备对PCB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固定零件、传递简单信号就行,不用追求“小体积”“高速信号”。

  普通PCB的生产流程也简单,前面讲的7步流程里,不用加特殊工艺,比如不用做“精细曝光”(线路粗,普通曝光设备就行)、不用做“沉锡”(用热风整平就行)。它的成本也低,一块路由器用的普通PCB,成本可能只有5-10元,批量生产时更便宜。

  为啥它不稀缺?因为技术门槛低,只要有基本的光刻设备、蚀刻设备,就能生产,而且市场需求大但竞争也激烈,很多小工厂靠做普通PCB赚“薄利”。

  (2)HDI板:“高端款”,技术密集,只有少数厂家能做

  HDI板全称是“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 PCB),听着专业,其实核心就是“线路更密、孔更小、能装更多零件”——相当于把普通PCB的“马路”变窄、“立交桥”变小,在同样大小的板子上,装更多的“家具”。

  咱们先搞懂HDI板的“核心难点”,就知道为啥它技术高:

  - 线路极细:普通PCB的线路宽0.15毫米以上,HDI板的线路能细到0.05-0.1毫米(比头发丝还细,有的甚至只有0.03毫米),相当于把“双向四车道”改成“双向两车道”,节省空间;

  - 孔极小:普通PCB的过孔直径是0.3-0.5毫米,HDI板的过孔是“盲孔”“埋孔”(不是穿通整个板子的孔),直径只有0.1-0.2毫米,最小能到0.08毫米(比针眼还小),相当于把“大型立交桥”改成“小型地下通道”,不占表面空间;

  - 层数高且叠层复杂:普通PCB最多8层,HDI板常见12-24层,高端的能到30层以上,而且叠层不是简单的“一层压一层”,而是要做“阶数”(比如2阶、4阶、6阶)——就像“多层立交桥”还要分“上下匝道”,让不同层的线路能灵活连通,技术难度指数级上升。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你用的苹果手机主板、AI服务器的GPU加速卡、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PCB,都是HDI板。比如苹果iPhone 15的主板,只有手掌大小,却要装芯片、内存、摄像头接口、充电接口等几十种零件,靠的就是HDI板的“高密度”——如果用普通PCB,至少要3块板子才能装下,手机会变厚一倍。

  再比如AI服务器的GPU加速卡,要传递每秒50GB以上的高速信号(比如PCIe 6.0接口),普通PCB的线路太粗、孔太大,信号传递时会“衰减”(就像声音传远了会变小),而HDI板的细线路、小孔能减少信号衰减,保证AI芯片和内存之间“沟通顺畅”。胜宏科技能做6阶24层的HDI板,而且良率超80%,这在全球都是独家能力——全球能做6阶HDI板的厂家不超过5家,所以它能拿到英伟达、特斯拉的订单。

  HDI板的生产有多难?咱们拿“6阶HDI板”举例:

  - 曝光时要用“激光直接成像设备”(LDI),普通曝光设备精度不够,LDI设备一台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且曝光时要控制温度、湿度,误差不能超过0.001毫米,不然线路会断;

  - 钻孔时要用“激光钻孔机”,普通钻孔机钻不了0.1毫米以下的孔,激光钻孔机的精度要达到“微米级”(1微米=0.001毫米),而且每钻一个孔都要检查有没有钻偏;

  - 叠层时要做“阶数”,比如6阶HDI板要分6次叠层、6次钻孔、6次镀铜,每一步都要和上一步对齐,只要一步错,整个板子就报废,良率很难提高(很多厂家做4阶HDI板良率都不到60%,胜宏科技能做到80%以上,已经是行业顶尖)。

  正因为技术难、设备贵、良率低,HDI板的稀缺性很高——全球能做12层以上HDI板的厂家只有20-30家,能做24层6阶HDI板的不超过5家。它的成本也高,一块AI服务器用的24层HDI板,成本要几百甚至上千元,是普通PCB的10-20倍,但因为高端设备(AI服务器、高端手机)离不开它,所以即使贵也供不应求。

  (3)刚柔结合PCB:“灵活款”,能弯能折,技术难度天花板

  刚柔结合PCB,就是“刚性PCB 柔性PCB”的结合体——一部分是硬的(像普通PCB的基板),能固定重型零件(比如芯片);另一部分是软的(用“聚酰亚胺”做基板,像塑料薄膜),能弯曲、折叠,甚至能承受每秒几千次的弯折。

  咱们先看它的“特殊结构”:比如一块刚柔结合PCB,中间是2层柔性基板(能弯),上下各压3层刚性基板(硬的),柔性部分露在外面,能像电线一样弯曲。这种结构的核心难点是“刚性和柔性的结合处”——既要粘牢(防止用的时候分开),又要能承受弯曲(防止结合处断裂),这是普通PCB和HDI板都没有的技术要求。

  它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两个:

  - 柔性基板的材料特殊:柔性部分用的“聚酰亚胺基板”,成本是普通基板的5-10倍,而且它很薄(0.1-0.2毫米),生产时容易变形,比如涂感光胶时会皱,曝光时会偏移,很难控制精度;

  - 刚柔结合处的工艺复杂:刚性和柔性基板要靠“粘合剂”粘在一起,粘合剂的厚度要控制在0.01毫米以内(太厚会影响弯曲,太薄粘不牢),而且粘好后要做“边缘处理”(把结合处的毛刺磨平),不然弯曲时会划破柔性基板;

  - 耐弯折性要求高:普通PCB弯一下就断,刚柔结合PCB的柔性部分要能承受“10万次以上的弯折”(比如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每秒要弯几十次,一天就是几百万次),这就要求柔性部分的线路不能断——线路要用“薄铜箔”(厚度0.01毫米),还要做“覆盖膜”(保护线路),工艺非常复杂。

  举个实际应用的例子:特斯拉Optis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控制板,用的就是刚柔结合PCB——机器人关节要不停转动(比如手臂摆动、手指弯曲),普通PCB一弯就断,而刚柔结合PCB的柔性部分能跟着关节弯曲,刚性部分能固定芯片和传感器,保证信号不断。胜宏科技给特斯拉供应的刚柔结合PCB,能承受每秒2000次的弯折,寿命是日本厂家同类产品的3倍,这就是技术实力的体现。

  再比如折叠屏手机的“铰链部分”,里面也有刚柔结合PCB——手机折叠时,铰链里的PCB要跟着弯,展开时要恢复原状,普通PCB根本做不到,只有刚柔结合PCB能满足“反复弯折”的需求。

  刚柔结合PCB的稀缺性比HDI板还高——全球能量产的厂家不超过10家,原因很简单:技术太难、成本太高、市场需求虽然精准但量不大(主要用在机器人、折叠屏、航空航天设备上)。它的成本也吓人,一块人形机器人关节用的刚柔结合PCB,成本要几千元,是普通PCB的几百倍,但因为没有替代产品,所以高端设备厂家只能找少数有能力的厂家合作。

  四、PCB的“江湖地位”:为啥它是“电子设备的命脉”?

  聊完PCB的分类,你可能会问:不就是一块板子吗?为啥这么重要?其实PCB是“电子设备的命脉”,没有它,再厉害的芯片、再高端的零件都没用,原因有三个:

  1. 所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它——没有PCB,零件就是“散沙”

  不管是几十元的手电筒,还是上百万元的AI服务器,都需要PCB。比如手电筒里的电池、灯泡,要靠PCB固定和连接;AI服务器里的GPU、内存、硬盘,也要靠PCB连接才能协同工作。就像盖房子,没有地板和墙壁,家具再贵也没法用——PCB就是电子设备的“地板和墙壁”,是所有零件的“基础载体”。

  现在全球每年生产的PCB超过1万亿块,平均每个人每年要用100多块(比如手机3块、电脑5块、家电10块、汽车50块),而且随着智能设备越来越多(比如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对PCB的需求还在增长。

  2. PCB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电子设备的性能——高端设备需要高端PCB

  你买手机时会看“芯片是不是骁龙8 Gen3”“内存是不是16GB”,但很少有人知道“PCB的水平也影响手机性能”。比如高端手机的芯片能支持5G高速网络,但如果用普通PCB,信号传递时会衰减,5G速度就上不去;只有用HDI板,才能保证5G信号顺畅传递,让手机发挥出最大性能。

  再比如AI服务器,要处理每秒几十TB的数据,靠的就是HDI板的“高速信号传输能力”——如果用普通PCB,数据传一半就“卡壳”,AI服务器根本没法工作。胜宏科技的AI服务器PCB能支持PCIe 6.0和1.6T光模块,就是因为它的HDI板技术够高,才能满足AI算力需求。

  可以说:高端电子设备的“天花板”,很大程度上由PCB的技术水平决定——芯片再厉害,没有对应的高端PCB,也发挥不出实力。

  3. PCB是“产业链核心环节”——国产化替代很重要

  以前全球高端PCB(比如HDI板、刚柔结合PCB)主要被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厂家垄断,比如日本的京瓷、中国台湾的欣兴电子。但近几年国内厂家(比如胜宏科技、深南电路、沪电股份)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已经能做24层6阶HDI板、刚柔结合PCB,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为啥国产化替代重要?因为高端PCB是“卡脖子”环节——如果国外厂家断供,国内的AI服务器、高端手机、人形机器人厂家就没法生产。现在国内厂家能自主生产高端PCB,不仅能降低成本(国产HDI板比进口便宜20%-30%),还能保证产业链安全,让国内电子设备行业“不被别人卡脖子”。

  总结:PCB——“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电子基石”

  看到这里,你应该对PCB有了全面的认识:它不是一块简单的“绿色板子”,而是电子设备的“骨架”“神经网”和“基础载体”。

  从技术难度看,普通PCB是“入门款”,随处可见;HDI板是“高端款”,支撑高端手机、AI服务器;刚柔结合PCB是“灵活款”,赋能人形机器人、折叠屏设备——技术越高,越稀缺,也越重要。

  从作用看,没有PCB,芯片、电池、摄像头这些零件就是“散沙”,电子设备没法工作;PCB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电子设备的性能上限;而且它是产业链核心环节,国产化替代关系到行业安全。

  以后你再用手机、电脑、智能汽车时,不妨想想里面的PCB——正是这块不起眼的板子,默默支撑着所有零件的“沟通”,让我们能享受智能设备带来的便利。而像胜宏科技这样的国内厂家,正在通过技术突破,让中国的PCB技术走向全球顶尖,为高端电子设备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http://www.paoshu5.cc/book/46178/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