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董国云调离
推荐阅读:
锦绣农女种田忙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重回1988人生重启
叶辰夏若雪
重生85:我的女人有点多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最强小神农
最强狂兵
谍影:命令与征服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李鸣风的办公室,灯光彻夜未熄。三座大山压顶,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理清思路,找到破局的支点。“北洼子”资金链, 省级试点批文是核心,但卡在省发改委。董国云调离在即,必须抓住他最后的影响力窗口期!同时,周明华的提醒在耳边回响——寻求更广泛的“背书”。省属国企“苏北建工”的观望,源于对政策风险的担忧。如果能引入另一个更具公信力的平台或资本呢?
小泉镇葡萄滞销,虽然不属于他的管辖,但张伟是他看好的助手,这也是最紧急的民生危机!关系到几百户果农的生计。传统渠道饱和,必须另辟蹊径,而且是快车道!他想到了周明华提到的“省城大型商超和批发市场”,并联系苏省优选。
董国云调离,这是无法改变的政治现实。当务之急,是在他离开前,将“北洼子”试点这件关乎榆林民生和城市更新的头等大事,钉死在板上,形成不可逆的态势!同时,也要为未来与郑卫国以及可能新来的县委书记的相处,奠定更坚实的政绩基础。
思路逐渐清晰。李鸣风拿起电话,开始排兵布阵:
“董书记,省级试点是‘北洼子’的命脉!也是您留给榆林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之一!恳请您亲自出面,去省发改委……为我们榆林这几百户危房中的百姓,争一条活路!” 电话那头,董国云沉默片刻,只回了三个字:“知道了。”
“陈芳,‘北洼子’确权工作不能停!资金的事我想办法。你现在做两件事:第一,立刻整理一份‘北洼子’项目详尽的汇报材料,突出其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基层治理创新’试点的价值和紧迫性,特别是王德顺家的案例!明天一早,电子版和纸质版分别发给省自然资源厅孙建国副处长、省委组织部周明华处长,以及……省发改委张明副处长。第二,联系‘苏北建工’,告诉他们,省里对试点非常重视,近期会有突破性进展,希望他们做好随时启动的准备,表达我们的诚意!”
之后李鸣风直接致电千湖市商务局一位相熟的副局长:“王局,小泉镇葡萄大丰收遇滞销,几百户果农急得跳脚!情况紧急!恳请市局帮忙协调,联系省城大型连锁超市和大型批发市场,看能否开辟紧急采购通道?我们保证品质和供货速度!” 同时,他指示新街道办主任刘强:“刘主任,发动街道所有力量,联系街道内单位、企业食堂,组织团购!联系本地媒体,呼吁社会各界援手!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帮果农打开销路!”
两天后,省发改委一间小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张明副处长拿着榆林县再次报送的、措辞更加恳切有力、案例更加触动人心的材料,眉头紧锁。他对面的沙发上,坐着风尘仆仆赶来的董国云。
董国云没有过多寒暄,他指着材料上王德顺家废墟的照片和医院病床的特写,声音低沉而有力:“张处长,我不是来要政策的,我是来为这几百条人命求一条活路的!‘北洼子’的房子,等不起了!产权问题是复杂,但正因为复杂,才更需要省里给政策、给支持去破题!如果都怕风险、怕麻烦,把这些老百姓丢在危房里自生自灭,那我们穿这身衣服干什么?!”
他站起身,目光灼灼:“榆林县愿意做这个试点!愿意承担探索的风险!我们县委县政府班子,愿意立军令状!出了问题,我董国云负全责!但请省里,给榆林一个机会,给‘北洼子’的老百姓一个希望!试点批文早一天下来,危房里的百姓就少一分危险!这份功德,我董国云记省发改委一辈子!”
董国云这位即将离任的县委书记,以近乎悲壮的方式,为一个街道的棚改项目亲自站台、立下责任状,其决心和担当,深深震撼了张明。他动容了:“董书记,您言重了!我……我立刻把您的意见和榆林的材料,再次向主任和厅务会重点汇报!力争尽快上会研究!”
董国云的省城之行,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虽然正式的批文尚未下达,但省发改委内部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省自然资源厅孙建国副处长也传来消息,厅里对“北洼子”项目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的支持态度非常明确,正在积极推动两厅联合行文上报省政府。
与此同时,李鸣风多方出击的效果开始显现:
千湖市商务局反馈,已协调省城两家大型超市开辟“助农专柜”,首批小泉镇葡萄正在装车发运。
*“苏北建工”接到陈芳传递的积极信号后,态度有所松动,表示只要省级试点政策落地,他们愿意立刻启动资金投入。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发展。然而,一则来自省委组织部的正式通知,如同深秋的寒霜,降临榆林:
经省委研究决定:董国云同志任千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免去其中共榆林县委书记职务。新任榆林县委书记人选,另行通知。
消息传来,榆林官场震动。董国云的时代,结束了。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靴子真正落地,李鸣风心中还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感激、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深深不确定。
董国云在离任前的最后一次县委常委会上,只重点强调了一件事:“‘北洼子’棚改项目,是县委县政府定下的头号民生工程,意义重大!无论谁接任,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资金、政策、协调,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全力保障!李鸣风同志作为具体负责人,要勇于担当,善作善成!这件事,我会一直盯着!”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尤其在郑卫国和李鸣风脸上停留片刻,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嘱托。
在略显沉重的氛围中,一个温暖的消息传来:王德顺老汉康复出院了!虽然还需要拄拐,但精神矍铄。他和老伴李秀花,在儿子王强的搀扶下,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了街道办特意为他们安排的、位于过渡板房小区的一套明亮整洁的一居室。
李鸣风闻讯,立刻赶了过去。
小小的房间里,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期盼。王德顺紧紧握住李鸣风的手,老泪纵横,嘴唇哆嗦着,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李书记……新家……好!真好!我们……我们有盼头了!”
王强也红着眼眶:“李书记,谢谢您!是您给了我们一家新活路!以后‘北洼子’改造,我第一个支持!需要人手,我随叫随到!”
看着这家人脸上久违的笑容,感受着他们发自肺腑的感激,李鸣风连日来的疲惫和压力仿佛被瞬间驱散。王德顺一家的新生,就是“北洼子”改造最生动的注脚,也是支撑他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无论董国云是否离开,无论前路有多少变数,为了这些朴实的百姓能住进安全、有尊严的房子,他都必须咬牙走下去!
董国云调离的阴影与新任书记的不确定性,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北洼子”项目在多方努力下出现的曙光,和王德顺一家在新居中的笑容,又为这充满变数的未来,点燃了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希望之光。真正的破局之战,即将迎来更加关键的转折。
http://www.paoshu5.cc/book/46253/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