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章 三份奏章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李承乾神色一凛,郑重地点了点头:“王叔教诲的是,承乾记下了。定会谨言慎行,明察秋毫。”

  李复见他听进去了,便也不再多说。有些种子,提前种下就好,浇灌过多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他相信以李承乾的智慧,能够慢慢体会其中的深意。

  李复和李承乾两人说着这话题,李恪和李泰还在激烈的讨论西域那块地,除了棉花还能种点啥。

  李泰现在见不得大片的地荒着。

  之前就说,高昌那地方适合种棉花,而且,近两年来,大唐与高昌之间的棉花贸易也就此展开了,让高昌从里头挣到了不少好处。

  现在高昌没了,成了西州都护府,那岂不是代表着,大唐多了大片的棉花地?

  将来,棉花的买卖就不算是两国之间的贸易了,这只能是大唐自产自销了。

  “我有好些个想法。”李泰兴奋的说道,拳头紧握,脸都红了:“我也要写一份奏章,呈送给阿耶。”

  李恪点头应声。

  “是该写的。”

  李复闻言,笑道:“你们兄弟仨,就西州都护府的事情,各自写一份奏章,送去翠微宫。”

  “这是一件大事,你们有你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跟你们阿耶说,说不定有些点子,还能启发你们的阿耶呢。”

  “如今西州都护府百废待兴,正是需要治理的时候,怎么治理,谁去治理,都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李复说道:“你们有为你们阿耶分忧的心思,这很好啊,走吧,都去书房。”

  李泰脑海里全是种棉花的事儿,激动不已,立即附和。

  “王叔说的对,我这就去写,把所有想到的,都写下来。”

  现如今的李泰,仿佛已经看到无数棉田在西州的土地上绽放如雪的景象。

  李恪也收敛了神色,认真点头,他虽然对农事不如李泰热衷,但是作为皇子,将来总有一天要去封地就藩,治理封地,对于这等大事,自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

  西州地处要冲,链接西域,治理策略与驻军等问题关乎大唐西北边陲长久安宁,或许可以从这方面下手。

  李承乾更是精神一振,方才与王叔聊了这么多,或许可以在这方面,多做思考。

  侯君集不适合长久的留在西域,打仗他在行,治理西域,他不是行家。

  或许可以暗戳戳的点一点侯君集,毕竟,治理西域的策略一旦定下,也是会传到西州去的。

  李承乾的脸上恢复了沉稳。

  “西州新定,百废待兴,如何设官、如何驻军、如何安抚百姓、如何发展农桑、如何管理与西域诸国的往来,千头万绪。我等虽见识浅薄,但若能提出一两点可用之策,或能启发朝中大臣,为阿耶分忧万一。”

  “走走走,去书房!”李泰已经迫不及待,拉着李恪就往外走。

  李复看他们干劲满满,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带着他们一同前去书房。

  放一只羊也是放,放四只羊也是放,一起呗。

  都是他的好大侄。

  书房里,没有谈论,没有言语的声音,只有纸笔摩擦的沙沙声和偶尔沉思的停顿。

  李承乾要思考的事情很多,李恪就简单了,完全沉浸在他的“农业大开发”的计划里,下笔飞快,只是,没有去过西州,没有亲眼看过那边的情况,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的可行性无法细说,具体措施也只能笼统的说一说。

  什么引进中原先进的农具,兴修水利,建设官营棉花工坊,规范棉花贸易,甚至是利用棉花的教义影响周边。

  整体看下来,还算是比较务实的。

  李恪想的也简单,写的全是有关于兵事的事情。

  最近他在兵学院待的久,多少也受到了一些影响,舆图看过不少,所以写起来,也不算言之无物。

  李承乾思索良久,终于开始流畅落笔。

  李复在一边看着,看着李承乾写下,治理西州,虽不能单纯靠靠武力威慑和行政命令,但是驻扎守军,是十分必要的。

  毕竟,周遭小国,还是要震慑的。

  至于什么尊奉天可汗的事儿,李承乾提都没提。

  都尊奉天可汗了,还敢封锁贡道,这属于打脸,让自家阿耶脸上无光,奏章里还提?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以前说过,谏言这事儿,虽然要学魏大夫,但是也不能完全学。

  李承乾深得其髓。

  不错。

  李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尊重民俗,在武力的基础上推行教化......

  李承乾琢磨着,这就跟孔夫子一样.......

  以当地有威望者胁从治理,就像是岭南冯家一样,前提是,一定要对大唐忠心耿耿。

  果然,很多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

  越是写,李承乾的心里就越是通透。

  保护商路,东西方商旅来往密切,商业繁荣,带动经济。

  利益才是驱使人的第一动力。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简单直接了。

  李承乾的奏章通篇下来,都是“融”与“导”。

  治理地方就像是治水一样,堵不如疏。

  梳理好了,一切自然就通畅了。

  李承乾洋洋洒洒写了许多。

  三个孩子三份奏章,三种不同的风格和侧重点。

  即便是在庄子上,也没有忘记他们身为皇子应该担当的责任,尤其是李承乾。

  李承乾实际上跟李世民一样,说是到庄子上避暑,但是每天也有每天要完成的事情,每日不曾懈怠。

  李复没有过多的打扰他们,看了一会儿之后,就坐在一边看书喝茶。

  通过这三份奏章,李复似乎也看到了将来他们仨要走的路。

  李承乾继承皇业,总领乾坤。

  李泰和李恪,都是治理一方的好手,只是一个侧重于农业,将来就藩南方或者是洛阳周围,都大有可为。

  而李恪,如今看来,对兵事很感兴趣,或许也是受了兵学院的影响,他的封地,可以靠近边关,做一个塞王。

  别说什么历史的前车之鉴,即便是有前车之鉴,皇帝跟自己儿子的感情,仍旧是难以割舍。
  http://www.paoshu5.cc/book/15002/15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