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集:邻里和睦
推荐阅读:
萌宝驾到:爹地投降吧阮白慕少凌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大国实业
九公主又美又飒
官场宏图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老公收敛点,天都被你捅破了
权宠悍妻陈瑾宁陈靖廷
快穿之女配要吃瓜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里巷春风咸阳城西的安夷里,槐树叶刚沾染上浅黄,巷口的石碾子就被晨光镀上了层暖意。张老爹蹲在碾盘边,用粗布擦着新磨的镰刀,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东邻的后生昨夜送来半筐新摘的冬枣,脆甜得能映出人影。
"张伯,看我带啥来了?"
随着粗声吆喝,个壮实汉子扛着捆青竹拐进巷口。王二柱肩头的竹枝还沾着晨露,竹梢扫过墙根的野菊,惊飞了两只灰雀。他是里中有名的篾匠,手里总不闲着,此刻竹捆里还裹着个半成的竹筐,篾条匀得像量过一般。
张老爹直起身,瞅见竹捆里混着几枝泛红的酸枣,顿时乐了:"你这猴崽子,又去后山掏酸枣了?当心你媳妇拧你耳朵。"
"哪能呢。"二柱把竹捆靠在老槐树下,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昨儿给南头李寡妇编筐,她非要塞俩新蒸的黍米糕,您尝尝?"
油布刚解开,甜香就漫开了。张老爹捻起块米糕,见二柱手背有道新划伤,眉头一皱:"又被竹篾划了?去,让你婶子给你敷点草药。"
"小伤,不碍事。"二柱满不在乎地搓搓手,眼尖地瞥见张老爹家的篱笆歪了半角,"您这篱笆咋回事?昨儿风大吹塌了?"
张老爹望着东倒西歪的柴篱,叹口气:"老胳膊老腿的,想修也没力气。"他家独子在军中服役,三年没回过家,里中邻里早把他当自家老人照看。
二柱当即把竹捆往地上一放:"这有啥难的。等我把竹料卸了,喊上几个后生,晌午前保准给您扎个新的。"话音刚落,巷尾就传来铜铃声,卖水的赵三郎推着水车过来,木轱辘碾过青石板,发出规律的吱呀声。
"王篾匠,又帮张老爹干活?"赵三郎把水车停在井边,木桶刚放进井里,就听见张老爹家传来动静。他探头一瞧,见二柱正指挥着两个半大孩子搬柴禾,顿时把水桶往井台一放,"我先帮把手,水晚点再送。"
这光景在安夷里再寻常不过。开春时西家的牛病了,半个里巷的汉子提着铧犁来帮忙耕了三亩地;夏涝时北邻的土坯房漏了,女人们烧着热水递上房,男人们踩着梯子递瓦片,半天就把屋顶补得滴水不漏。如今秋意渐浓,打谷场上更是热闹,谁家先开镰,邻里准带着镰刀来搭把手,中午主人家熬上大锅的菜粥,就着腌菜能喝三大碗。
日头爬到头顶时,张老爹家的新篱笆已立了起来。二柱用青竹编出菱形花纹,赵三郎从自家院里挪来两株月季,刚栽在篱笆根下,就见李寡妇挎着竹篮走来,篮里盛着刚烙好的麦饼,还冒着热气。
"张伯,尝尝我的新方子,加了点芝麻。"李寡妇的丈夫前年在修渠时没了,留下她和两个孩子。去年冬天孩子染了风寒,是里中凑钱请的大夫,如今她总想着法儿报答,烙饼、做鞋,见谁都递上点心意。
张老爹刚咬了口麦饼,就听见巷口传来喧哗。几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围着辆马车,车辕上插着面小旗,绣着个"商"字。为首的商人掀开帷帘,露出满脸焦急——他们是从邯郸来的商队,行到城外时车轮陷进泥坑,好不容易把车弄到这儿,却找不到修车轮的匠人。
"各位大哥,行行好,"商人作揖道,"我们带的绸缎要赶在旬末的市集上卖,耽误了日子就赔本了。"
二柱拍了拍胸脯:"车轴断了?我瞅瞅。"他蹲在车轮边看了看,转身对赵三郎道:"三郎,借你家的铁砧子用用。"又冲围观的人喊:"谁家里有多余的木料?取块来。"
话音未落,就有个穿蓝布衫的书生挤了过来。他是去年从大梁迁来的苏先生,在里中开了个小书塾,此刻手里竟提着把斧头:"我家后院有段枣木,够结实。"
众人顿时笑起来。苏先生平日里文质彬彬,握惯了笔的手此刻却稳稳攥着斧头,倒有几分憨态。二柱忍不住打趣:"苏先生,您这斧头别劈了手。"
"放心,"苏先生推了推鼻梁上的木簪,"家父是木匠,我从小就会刨木头。"
说干就干。二柱蹲在铁砧子旁敲敲打打,火星溅在青砖地上,像撒了把碎星。苏先生蹲在旁边刨枣木,刨花卷曲着落在脚边,散着甜香。赵三郎跑去井边打水,李寡妇带着几个妇人烧热水,连张老爹都搬来个小马扎,帮着递钉子。商队的伙计们看着这场面,原本焦灼的脸渐渐舒展开,有个年轻伙计还跟着学编竹篾,笨手笨脚的样子惹得众人直笑。
日头偏西时,车轮修好了。商人掏出钱袋要酬谢,却被二柱推了回去:"在安夷里,哪有收钱的道理?"他指了指刚烙好的麦饼,"不如拿块你们邯郸的糕点换?让咱也尝尝鲜。"
商人眼睛一亮,忙让伙计打开货箱,不仅拿出了蜜饯,还取了两匹湖蓝色的绸缎:"这点东西给里中孩子们做件新衣裳,也算谢过各位了。"
暮色漫进巷口时,炊烟在各家屋顶袅袅升起。张老爹家的篱笆上,新栽的月季沾着暮色,二柱编的竹篮挂在篱笆桩上,里面盛着苏先生送的诗集。赵三郎的水车停在井边,木桶里还浮着片槐树叶,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他们正围着那两匹绸缎,商量着要请李寡妇做件新衣裳,给里中最年长的陈婆婆当寿礼。
月亮爬上槐树梢时,安夷里的灯一盏盏亮了。窗纸上映着人影,有的在缝补衣裳,有的在教孩子认字,还有的搬着板凳坐在院里,听苏先生讲《诗经》里的句子。风穿过竹篱笆,带着晚桂的香,把各家的笑语串在一起,像根看不见的线,把这方天地织得暖暖和和。
巡夜的里正提着灯笼走过,见家家户户都透着暖意,忍不住停下脚步。他想起十年前刚到咸阳时,这地方还荒着,如今却成了咸阳城里最热闹的里巷。前几日郡守来巡查,见邻里互助的光景,赞道:"秦之强盛,不在甲兵之利,而在民心之和。"当时他还不懂,此刻听着巷子里传来的笑声,忽然就明白了——这寻常巷陌里的烟火气,这你帮我我帮你的热乎劲儿,才是秦国最坚实的根。
灯笼的光晕落在青石板上,映出串浅浅的脚印。那是白日里商队留下的,也是无数个寻常日子里,你帮我抬过的水缸,我帮你递过的镰刀,共同踩出的印记。这些印记叠在一起,就成了秦国大地上最温暖的风景,在岁月里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
http://www.paoshu5.cc/book/18530/4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